走路易喘、双脚肿像「面龟」 当心肺动脉高压上身
中华民国肺动脉高血压关心协会响应世界肺高压日,举办媒体活动呼吁大众透过过马路PK小绿人方式,自我评估肺动脉高压的风险。(中华民国肺动脉高血压关心协会提供)
过马路走输小绿人且经常觉得喘,小心可能是肺动脉高压的警讯。(中华民国肺动脉高血压关心协会提供)
肺动脉高压不自知,当心30岁就心衰竭,一名年约30岁女性,在结束日本蜜月行回台不久后昏倒送医,经诊断为「心脏衰竭」;进一步检查发现,引发心脏衰竭的元凶是「肺动脉高压」。医师提醒,食欲不振、双脚水肿像「面龟」、异常喘等症状,其实都是肺动脉高压的警讯。
高雄荣民总医院肺高压专业治疗中心暨重症医学部主任黄伟春指出,一般人居家测得血压是从左心脏流出、血流冲击血管壁的压力,而血液回流至右心脏的肺动脉压力则需就医做进一步检查。正常人休息时平均肺动脉压为14 mmHg(毫米汞柱),一旦超过20毫米汞柱即为「肺动脉高压」。
当肺动脉血管压力过高,供应血流至肺动脉的右心室会更用力收缩,长期下来,右心室因负荷过量逐渐扩大,导致心脏衰竭、甚至猝死的风险也随之增高。特别的是,肺动脉高压若未接受治疗,病友确诊后3年存活率不到4成,致死率高于癌症,因此又被称为「心脏的癌症」。
马偕纪念医院心血管中心肺高压介入医学科主任吴懿哲表示,一名女性病患在4年前结束日本蜜月行回国后,因昏倒送医发现心脏衰竭,转诊专科医师才确诊肺动脉高压。
吴懿哲说,病患回台后发现双腿从脚底一路肿到大腿,甚至看不见血管,就像「面龟」,原本担心是肾脏出问题,到诊所抽血检查,却在等候拿报告时昏倒,醒来时人已经在医院急诊室。
黄伟春指出,肺动脉高压成因多样,除了不明原因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部分肺动脉高压是因为其他疾病续发导致,包括自体免疫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爱滋病、肝硬化等。另外,不当使用特定药物或毒物,也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
吴懿哲表示,在马偕医院的肺高压特别门诊当中,将近一半是自体免疫疾病患者。然而肺动脉高压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要早期诊断、即时介入治疗,都是可控的慢性疾病。不过,肺动脉高压病友还特别需要注意定期风险评估,由医师依据病友状态、调整药物,目标是让患者保持在「绿灯」,也就是低风险状态,不仅维持生活品质,同时降低死亡风险。
要如何评估肺动脉高压病友的风险状态?吴懿哲指出,大致从3大面向评估:包括患者症状、运动耐受性以及右心功能。其中,运动耐受性常以「6分钟步行测试」进行,患者如果于6分钟内未能完成440公尺走路距离,即大约标准运动场外围跑道一周的长度,便属中等或高风险。资料显示,红灯区(高风险状态)病友1年内死亡风险是绿灯状态患者的4倍!
日常生活当中,也可借由小绿人交通号志,为心肺健康把关!黄伟春说,文献报告显示正常人行走速率每秒在1.2公尺以上,而政府设置交通号志时,为避免民众在过马路时卡在马路当中,会根据马路宽度、依每秒0.8公尺到1公尺步行速度计算小绿人闪动秒数,确保足以供一般行人通过马路。
中华民国肺动脉高血压关心协会呼吁民众若具有家族遗传史、或自体免疫疾病患者,或长期不明原因于活动时感到喘,一旦莫名出现「喘(呼吸困难)、咳(嗽)、血(咳血)、肿(下肢水肿)、晕(晕厥或头晕)」5大症状,或是运动耐受力明显下降,过马路走输小绿人,应积极到心脏专科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