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公斤!宜兰第一鲔46万拍出
今年宜兰县的第一「鲔」就在民众引颈企盼中,由「升鸿渔号」拔得头筹,首传捷报捕获这尾重203公斤的黑鲔鱼,系由船主蔡天印于北纬22°00’东经122°00’海域捕获,18日在县长林聪贤主持,以及苏澳区渔会卖力加油、打气之下,最后由年年小馆委托之黄通明承销人以2,300元/公斤得标。
黑鲔鱼因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一向让喜爱海鲜的老饕趋之若鹜,本县苏澳镇历史以来一直是台湾的黑鲔鱼主要产地之一,素有「北苏澳、南东港」之称,本县苏澳镇的黑鲔鱼早就与俗称「鲔鱼故乡-东港」齐名。
据长年捕捉黑鲔鱼的渔民指出,黑鲔鱼每年4到6月间回游到台湾东部海域时,是最为肥美的时期,因此在每年清明节前后,即是黑鲔鱼盛产季节的开始,而历年第一尾被捕获的黑鲔鱼也因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为渔友带来可观的财富,总是受到全国关注与津津乐道。
黑鲔鱼肉质鲜美,富含DHA、EPA等不饱合脂肪酸与胶质,营养价值极高。黑鲔鱼在近年来广受国人重视及喜爱后,对于黑鲔鱼的料理不断推陈出新,几乎已达全鱼利用境界,其中以腹部鱼肉因油脂丰美最受青睐,另外较为特别的还有号称渔家私房菜的「烤鱼尾」,富含胶质,口感特别有弹性,据说也有养颜美容的效果。
近来因大西洋黑鲔鱼经调查显示有过渔现象,国际间已有保护之声浪,台湾所捕捉之太平洋黑鲔虽尚未有过渔的明显证据,但为了维护后代子孙的资源及产业的永续经营,对于大西洋黑鲔所显示出的警讯亦不会予以忽视,县府强调,未来该府及苏澳区渔会所属渔友亦将在合理的配套措施之下,配合中央政策长远且有效率的经营各种渔业。(新闻来源:民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