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左脚延长3公分 东基医师:医治长短脚不需南北漂

▲65岁张妈妈(中)历经一年来关节矫正融合、小腿骨延长及矫正后,终于摆脱长短脚之苦,可以放心走路不喊痛。(图/台东基督教医院提供,下同)

记者兆麟/台东报导

因长短脚合并踝关节变形及踝关节炎而寻求台东基督教医院骨科医师吴欣翰诊治的ˊ65岁张妈妈,历经一年来踝关节矫正及融合、小腿骨延长及矫正后,终于可以放心走路不喊痛。「像这样复杂、花费时间较长的手术,台东在地就可以处理,不需长途跋涉的北漂或南漂。」吴欣翰医师20日在「助一『脚』之力、长短脚归位」记者分享会上,透过张妈妈的现身说法分享好消息

「没想到,我这个年纪了,左脚还可以拉长。」张妈妈惊讶的说。曾医治多位长短脚病人的吴欣翰医师称张妈妈为「勇敢的病人」。「手术后张妈妈左脚戴着约一点四公斤的钢架三个月,她和家人都能确实配合医嘱复原的成功关键。不过,碍于年龄骨质的限制,长短脚是越年轻处理越好,一来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二来可以减少回院处理的次数,对病人及家属有很大的帮助。」张妈妈是吴医师长短脚病人中年纪最长、也是吴医师到东基后第一位接受胫骨延长术的案例。吴欣翰医师幽默的呼吁:「正为长短脚所苦的台东乡亲,可以尽早来找我,不需要等到像张妈妈这样的年纪再来。」生长板是儿童长高的原因,生长板受损时的年龄愈小,其后遗症便愈厉害。和成人相比,孩童骨头成长速度快、并发症少,越早发现生长板受损,能选择的治疗方式越多,也越不影响孩童的活动,越符合微创的原则。若生长板受损面积很小,可考虑切除生长板中的骨痂,并植入脂肪,使周围健全的生长板得以继续成长。若受损面积大,则需截骨、矫正变形,并配合延长弥补不足的长度。吴欣翰强调:「当孩子因骨折、感染、肿瘤、烫伤等因素可能伤及生长板时,应早期并定期接受小儿骨科医师的评估,以免错失更微创的治疗选择。」

▲张妈妈就诊时两脚长度差距为五公分脚踝严重变形。

约莫四、五岁时,张妈妈左小腿胫骨及腓骨干骨折,经过治疗后,骨头顺利愈合,但是骨折处有轻微歪斜。之后两脚长度越差越多,脚踝的歪斜也越来越明显,脚踝关节也渐渐变形。成年时,两脚长度差距为五公分。吴医师分析道:「不要小看这骨折处的轻微歪斜,它正是导致张妈妈脚内踝生长板受损,引发脚踝后续更严重变形的原因。」五十多岁时,张妈妈感到左脚痛得厉害,吃止痛药、寻求针灸治疗,效果有限。当时老公建议她开刀处理,张妈妈因为怕痛而作罢。去年十一月张妈妈实在是痛得受不了了,接受大女儿张世春的建议而到东基就诊。大女儿表示:「当初会挂吴欣翰医师的门诊,真的是误打误撞,没想到竟碰到了专家,非常谢谢吴医师。」经详细检查后,吴医师即提出两项建议与张妈妈讨论。一是针对脚踝疼痛的问题,建议进行踝关节矫正、融合手术;二是针对长短脚的问题,建议进行胫骨延长术。由于张妈妈是年长的病人,花费的时间会较长,伤口的照护及回诊也是同等重要的关键,这些都需要病人的决心及配合才行。

对开刀怀有恐惧的张妈妈犹豫不决,而长短脚的差距也着实严重影响步态,打算下回带着大女儿田张世春一起来门诊。一星期后,田张世春跟医师讨论完,随即鼓励妈妈:「做,我们试试看。」要做哪一种呢?张家母女选择脚踝和长短脚一并手术的方式。隔月月初,张妈妈接受踝关节矫正、融合,并使用健保给付的钢架(环形骨外固定器)延着骨髓内钉开始延长。从术后一周开始,每天依指示调整钢架上的刻度来延长骨头。由于张妈妈左小腿从小比一般人短,长期导致骨盆脊椎歪斜,在延长至三公分时,张妈妈觉得刚刚好,延更长觉得走路不习惯,所以就此打住不再延长。

▲吴欣翰医师在「助一脚之力长短脚归位」记者会上透过张妈妈现身说法,把手术成功的好消息分享给台东乡亲。

因左脚戴着钢架而被晚辈赞誉为「无敌铁金刚」的张妈妈表示,打骨钉之处所发出的酸痛是让她最难熬的,所幸有家人的陪伴及鼓励,她才能够撑过来。「照医师的方式做,不要照自己的方式。」和妹妹、弟弟三人互相补位,陪伴并照顾妈妈的田张世春指出他们一路走来的坚持。门诊、手术、住院出院后每周六天持续到院换药直到钢架拆除,再到今年七月中旬拆线后改为两个月到院回诊一次,田张世春以过来人的经验提醒有打算进行长短脚手术的家属:「家属的角色很重要,很庆幸,我们家是一个团队。」今年八月上旬,张妈妈再度接受手术,在胫骨植入钢板,矫正左脚的角度。田张世春说:「今年十月开始,我妈妈又开始定期参加据点的活动;我阿姨也跟我妈妈说,要约她一起出去玩了。看到她走路不会痛,这一年来的辛苦,非常值得。」一位民众看到张妈妈的案例后,充满希望的表示要赶紧告诉也受长短脚之苦的哥哥前来手术,「台东可以治疗,不用到外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