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翁插管3天即拔管 住院3周后解隔离出院
台北慈济医院成功为高龄90岁长者拔管,长者欢喜出院。(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台北慈济医院呼吸治疗师纪录插管患者状况。(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台北慈济医院收治一名确诊的9旬老翁,从其他医院转入该院加护病房,插管3天即拔管,病况稳定、体力精神皆好,3周后解隔离出院,老翁开心比出胜利手势感谢医护人员辛劳。台北慈济医院表示,截至6月14日,已成功为44名插管病人拔管,顺利控制病情,其中最年轻者32岁,最年长者90岁。
9旬老翁本收治于其他医院治疗,但病情恶化,紧急转入台北慈济医院加护病房,由于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紧急插管治疗,3天后顺利拔管,3周后解隔离出院。
台北慈济医院另外收治1名40多岁男子,体型壮硕、体重约150公斤,在入院2天后病情恶化,医师评估后插管转入加护病房,历经9天治疗,病况稳定,拔管转回专责病房。
胸腔内科主任蓝胄进指出,及早插管不只是为了抢救生命,更有争取时间让药物发挥作用、助于提早拔管的多重用意;许多患者会在尚无不适的状况下,被医护人员告知需要插管,因此产生畏惧、抗拒的心理,恐致延误治疗。
一般而言,临床医师会依据病患动脉内氧气的压力(PaO2)以及给氧分率(FiO2)来评估病人的氧合指数,确认是否缺氧。如果需要插管,会适时使用镇定剂、肌肉松弛剂协助病患放松,减缓不适,而新冠肺炎患者因具传染风险,医护人员须着全套隔离装备,不仅影响手感、视野,也增加插管难度,因此,往往会与麻醉科医师共同合作。
蓝胄进说,病患氧气浓度不足(氧合指数小于150mmHg)、呼吸费力,严重至辅助肌肉明显用力,以及出现意识障碍甚至休克,都是临床医师会考虑插管的情况。
蓝胄进说明,插管后若病况稳定,医疗团队会逐步将镇定药物减量,调整呼吸机的压力模式,从完全由机器帮助呼吸,改成辅助呼吸的模式,最后再执行自主呼吸训练,若插管病人可以在不倚靠机器的状态下自主呼吸半小时到两小时,就可以考虑拔管。以台北慈济医院经验为例,拔管天数平均为6.5天,最快2天,最久10天,仅少数病人肺部状况严重,仍须透过呼吸器维持呼吸。
插管不是没有希望,但对许多新冠肺炎患者而言,碍于自身没有不适的缘故,当临床端给予医疗建议时,往往无法接受。蓝胄进特别说到:「现在针对缺氧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临床也会视病人情况予以经鼻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降低插管机率甚或有改善呼吸衰竭,免于插管的可能。」
插管对医护而言有一定的负担,因此若提出这项医疗建议,就代表病情有所需要,医护定会在充足准备下执行医疗处置,以减少病患痛苦与医护感染风险。蓝胄进提醒民众:「只要好好配合医师,染疫病人仍有许多治疗机会,所以要相信医护人员会为自己做最好的呼吸训练与拔管,接受专业建议,一同战胜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