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农民慎防热伤害 医师:热中暑死亡率逾3成
来自彰化县溪州乡的农友李先生分享,自己有种西瓜、丝瓜、菜豆和水稻,平时每天早上3点多出门务农,大约忙到6、7点,中午稍作休息,下午2、3点再继续工作,工作时都会戴帽子、准备毛巾、水壶和随身电风扇。(王家瑜摄)
国民健康署、中央气象局、农业委员会、中央研究院和中华民国环境职业医学会共同提醒农民朋友,做好遮阳、补水、休息,并留心自身及他人身体状况,避免热伤害。(王家瑜摄)
卫福部统计,今年7月截至19日,全台热伤害就医已达600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6倍。中研院近年分析健保资料发现,当「综合温度热指数」大于34,全台热伤害急诊人数翻倍成长!国健署和医师提醒,热中暑死亡率高达3成,目前正值夏季农作物收成时机,国民健康署提醒农民族群做好遮阳、补水、休息、留心4大要诀,避免热伤害发生。
全球极端气候来袭,台湾也不例外,中央气象局观测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在过去110年间上升约1.6℃。国健署统计,2021年以来6、7月热伤害就诊人次持续上升,今年6月达517人次,是去年(2022)的1.8倍;今年7月全台热伤害就医已达600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6倍。
中央研究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研究员龙世俊分析2000年后全民健保资料发现,当「综合热指数」大于32时,全台不分年龄热伤害急诊就医人数增加8成;当综合热指数大于34时,热伤害急诊人数成长幅度达1倍之多;尤其65岁以上长者发生热伤害的风险,较其他年龄层高。
中华民国环境职业医学会常务监事葛谨说明,当身体遇到热,中枢神经有自我调整机制,但如果水分补充不足,身体无法将多余的热排出,就会产生热伤害;初期会出现痉挛、手脚不听使唤,接着可能会水肿、昏厥,务必尽速送医,一旦体温超过40度就是热中暑,死亡率高达3成。
我国农民族群约有100万人口,农委会统计,农民职业灾害保险自2018年11月开办,截至今年6月共有22件因中暑、热痉挛或热衰竭等热伤害造成的职业灾害给付案件。葛谨提醒,如有热伤害初期症状,务必及早送医治疗;后续农民职业伤病认定,可前往各医疗机构,由职业医学专科医师提供协助。
国健署社区健康组长罗素英提醒农民族群,外出工作务必注意遮阳、补水、休息,戴斗笠或遮阳帽、穿着浅色与透气材质衣物,定时定量喝水,可以加一点柠檬片或盐巴,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2点工作,并留心自身与他人身体状况,如出现热伤害症状,应尽速至阴凉处、松脱衣服,用冷水擦拭身体,饮用加盐的冷开水或电解质饮料。
目前正值夏季农作物收成时机,国健署提醒,农民族群可利用「乐活气象APP」了解所处地区的综合热指数预报,弹性调整工作时间,以避免热伤害。龙世俊说明,综合热指数是考量气温、太阳辐射热和湿度等计算,较符合民众的日常经验和感受,当综合热指数大于32、34、36及38时,会以黄、橘、红、紫分别代表「注意、警戒、危险、高危险」等热预警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