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中暑急诊患者创新高 国健署3招预防热伤害
今夏中暑急诊患者创新高,国健署3招预防热伤害。(示意图/Shutterstock)
中央气象局天气预报资料显示,近日台湾夏季室外气温动辄摄氏36度以上,甚至有时会高达摄氏39度,在这高温下,热伤害就诊人数屡创新高。
根据卫生福利部「即时疫情监视及预警系统」分析全国181家医院急诊及时资料显示,今年7月1日至24日止因中暑等热急症至急诊就医的人次659人次是去年7月同期370人次的1.8倍;108年至7月24日因中暑等热急症至急诊就医的人次1,248人次,而今年至7月24日因中暑等热急症至急诊人次高达1,722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4成。由于已进入酷热的炎夏时序,气温仍有可能持续飙高,应提高警觉,防范中暑。
国民健康署呼吁,暑假出游户外活动时应牢记3要诀「补充水分、选择适当时间与场所、做好个人防晒措施」,并注意安全,才能享受夏日活动的同时,避免发生热伤害,3招预防热伤害要诀如下:
第1招:补充水分
1.应随时补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喝水,且养成每天至少2,000cc白开水的好习惯,但若医嘱限制饮水应少量者,应询问医师天气酷热时,喝多少水量为宜。
2.户外工作者或运动者应每小时补充2至4杯(1杯为240c.c.)不含酒精的白开水,并避免烟酒。
4.不可饮用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饮料,以避免身体流失更多的水分。
第2招:外出选择适当时间与场所
1.选择气温较低的时间或树荫下进行户外活动。
2.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于烈日下活动,建议可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晨或傍晚的时间。
3.保持充足睡眠,至少睡足6到8个小时。
4.若觉得轻微头痛、精神混乱、虚弱、昏厥应尽快至凉爽的地区,或至阴凉处休息。
第3招:做好个人防晒措施
1.穿着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选择透气、吸水或排汗的衣物。
国民健康署王英伟署长提醒,当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身体疑似出现热伤害症状时,如体温升高、皮肤干热变红、心跳加速,严重者会出现无法流汗、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神智混乱、抽筋、昏迷等症状,务必迅速离开高温的环境、设法降低体温(如松脱衣物、用水擦拭身体或搧风等)、饮用加少许盐的冷开水或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若体温持续上升、呕吐、或意识持续不清,请以最快的速度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