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吃高剂量更有效?小心恐中毒 专家破解3迷思

随着健康意识擡头,许多人平常都有服用保健食品的习惯,但也存在着不少错误观念。(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随着健康意识擡头,许多人平常都有服用保健食品的习惯,但也存在着不少错误观念,需要被厘清。对此,营养师刘雅惠就列出3种保健品常见误解,包括「吃了都无感」、「吃高剂量比较有效」及「忽略重复吃到的成分」。其中她提到,保健品绝非吃越多越好,脂溶性维生素摄取过量恐出现中毒的情况,不可不慎。

刘雅惠在个人粉专以「保健品3种常见错误」为题发布影片,首先是怎么吃了都无感?她指出,保健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为目的,调整体质本来也就是需要时间跟浓度的累积,短时间内是有难度的,有没有体感也会依据自身的生活习惯而有所不同。

其次是保健品吃高剂量较有效?刘雅惠解释,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前者过量服用恐有中毒风险;后者吃过量虽不会中毒,但长期高剂量,一下子突然少吃,会出现疑似戒断的情况。因此,她强调,重点应是低剂量的保养,有特殊需求再逐渐加量。

食药署曾说明,常见的脂溶性维生素有A、D、E、K,主要依赖食物中的油脂来帮助维生素吸收,建议要在饭后食用,另外脂溶性维生素容易储存在肝脏,过量可能会有中毒风险,所以适量就好。

至于常见的水溶性维生素则是B群和C ,食药署表示,此类维生素没有限定饭前或饭后食用,唯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肠胃比较敏感,或对赋形剂(添加在药里以改变味道、颜色或药物释放的速度)不适的族群,则是饭后吃为佳。

最后是忽略重复吃到的成分,刘雅惠提醒,应仔细检查每个保健品是否都有相同或相似成分,像是降血脂的产品,有红曲、鱼油、纳豆,千万不要每一种都吃,很可能会造成凝血的问题。务必仔细看好每种保健食品的配方设计,注意一天的总量摄取。

刘雅惠直言,因生活习惯不正常,而使用保健品,不代表用了之后,就可取代不好的生活习惯。像是因过度使用3C产品而常吃叶黄素,不代表两者可以完全互相抵消。她提醒,补充保健品的原则在于身体有需求,但过度依赖仍有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或是过量摄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