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特教生打老師 監院揭融合教育問題籲教部檢討
台北市某高中去年发生特教生殴打教师事件。监察院说,统计一年间,全国高中以下特教生攻击教师至少有145件,部分学生上高中后无法融合、学习,导致融合教育恐流于形式,呼吁教育部正视融合教育现状问题并检讨改进。
监察院今天透过新闻稿表示,监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员3月13日审查通过监委王幼玲及田秋堇调查报告,责成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对本案学校与师生持续关怀协助,另要求教育部应正视融合教育现状问题,检讨改进。
监委说,这名特教生有情绪判读、表达及调控能力弱障碍,校方同意他若在课堂情绪不安,可以透过折纸或其他手作活动缓和,但校方去年2月27日调派代课老师前往班级授课,未确实协助老师掌握学生情况,导致老师当天因制止特教生作自己的事,引发学生情绪失控。
监委表示,身心障碍类别非常多,情障、自闭症等类学生人际相处方面较易出现问题,并非透过辅具、调整课程就能马上改善,是融合教育困难之处。自民国112年7月1日至113年6月30日,全国高中以下特教生攻击教师事件至少有145件,占整体「教师受伤事件」396件的36.6%,且其中涉及自闭症及情绪行为障碍类学生的案件有126件,显见这类特教生融合教育需要更多支持资源。
经监委访谈高中第一线教育人员得知,校园空间亟需专业的冷静角落、呼救装置、处理情绪行为的专业人才等相关软硬体配合,但目前资源不到位。且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因无法融合而感到挫折、甚至无法到校或进班学习,导致融合教育恐流于「形式大于实质」,有鉴于融合教育实施已逾10年,相关特教服务整体性、持续性及质量都待改进。
监委表示,学校有时无法独力处理特教学生严重情绪行为事件,进而请求家长「带回管教」,或请警察局、救护车入校协助,甚至「强制带离现场」等,但类此事件学生具未成年与身心障碍者,应顾及相关权益保护以避免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