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上海商银荣鸿庆 敦厚.人本.银行家
文/廖君雅
「都要靠他们(员工)帮忙啊!」荣获财讯金融奉献奖,高龄96岁的上海商银董事长荣鸿庆在夫人荣周淑霞及孙儿荣康信陪同下,接受《财讯》团队专访,神情愉快地强调,银行是以人为本的行业,本来就要善待员工,对员工好,大家才会齐心协力。
荣鸿庆不但见证了两岸三地金融发展史,更率先带领台商敲开在对岸的金融大门,在他引领下的百年老字号,透过交叉持股的优势为员工、股东和客户创造3赢。金融奉献奖评审一致认为:「实至名归。」
上海商银的历史可追溯到1915年,开办之初资本额只有十万元银元,员工只有7个人,但这家小银行却因孙中山入股而声名大噪。4年后,荣鸿庆的父亲──有「面粉大王」、「纺织大王」之称的荣宗敬,取得2成股权,从此荣家成为上海商银最大股东;隔年更进入董事会,正式经营金融事业。
1965年台湾上海商银正式营业,是唯一迁台复业的民营银行。1985年,荣鸿庆接任副董之后,大力履新积极开分行,并买下目前总行的大楼,迅速拓展规模,逐渐扎稳根基。
在政府金融管制,对开设分行也有严格限制下,当时已经在台发展18年的上海商银,在全台却只有零星5个营业单位。为了让上海商银「接地气」,荣鸿庆擘画了两大策略:第1是扩张分行规模;第2是建立品牌知名度。一心想追赶进度的荣鸿庆,隔年就在台中开了第一家分行,从此快速催动引擎,赶在新银行开放前,上海商银每年都拿出获利成绩单,争取主管机关认可放行,曾有一年甚至增设了6家分行。
据点增加,员工和资产规模也跟着快速成长;荣鸿庆积极拓展业务、大打广告,为了建立知名度招揽人才,他更亲自出马买下占地7百余坪,位在台北市民权东路、中山北路口的总部大楼,展现根留台湾的决心。
荣鸿庆记忆犹新地说,上海商银总部前身是美琪大饭店,当时还有一家财力雄厚的金控想买,于是他连忙找上业主连立丰,发现对方也是上海人,两个老乡热络地用家乡话交谈,一句话就谈定24亿元的价格。但当时上海商银自身资本只有10亿元,1年仅不到5亿元的获利,为了筹钱,他大量出脱成本不到5元的中华开发股票。由于当时金融股行情正热,开发金边卖边涨,从320元卖到最高价1080元,筹到超过25亿元台币,除了买楼,连改建和装潢费都绰绰有余。…(本文节自财讯566期,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