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发下豪语不种田的他 如何成为台版越光米推手?
图/今周刊提供
滋味媲美日本越光米的台南16号、能省水的台南19号等5品种,全靠他培育!
台南区农改场嘉义分场长陈荣坤,过去曾发下豪语「不种田」,但仍是将一生奉献给水稻。
眼前足球场大、与蓝天相映成趣的一片片绿油油田地,这里是台南区农业改良场嘉义分场,也是台湾稻米品种的露天实验室。「这块田就至少有一千种在尝试。」现年47岁的嘉义分场长陈荣坤赤脚踩进秧苗田,他正是「台版越光米」关键推手。
育成新种 成为台湾米新宠
研发水稻品种近20年,他育成5种水稻品种,包含极具代表性的台版越光米「台南16号」,突破了过去日本越光米在台无法兼顾产量和品质的限制;以及历时9年、透过分子标志技术(类似人类医学基因选拔,用于农业则能将品种里的目标基因选出、分群)最新育成的稻米品种的「台南19号」。
该品种除了栽培天数比目前面积最大的「台南11号」最多可缩短20天,并可节省稻田灌溉水量9%到15%,且具有芋香味,每公斤价格是一般米两倍,预估今年的种植面积可达两百公顷,是台湾特色米的新宠。
「以前要等水稻长大才能观察产量、抗病等特性,但用此技术能从苗中取基因来看,若无目标基因就不种。」陈荣坤解释。一如他研究水稻基因,水稻之于陈荣坤,就像是刻在生命里的DNA。
回忆与水稻的渊源,陈荣坤笑了出来。「小时候非常讨厌水稻,因寒暑假都要下田帮忙,当时想说这种苦活以后一定不要再回来。」即使他对水稻从育种、种植到收割不陌生,却从未想过从事农业,没想到认为念书太辛苦、选择就读专科的他却仿佛命中注定,其后大半人生仍和水稻为伍。「没考上高雄工专,就留在嘉义农专,结果把北、中、南农业学校都读一遍。」
受硕士班指导教授、现为台大农艺系名誉教授郭华仁有机农业理念影响,让他决定重回农业怀抱,栽进水稻研究。
2004年随国道三号完工,交流道周边架起路灯,曾做过灯光对水稻生长影响研究的陈荣坤,发现路灯旁的水稻田,有些品种因光照时间较长,长得特别好。「日本越光米到台湾种植,品质与产量均表现较差,受日照长度影响。」培养台版越光米念头渐渐在他心中萌芽……。
他先花5年与台大农艺系合作育出滋味媲美日本越光米的台南16号;再耗时9年以台南13号作为母本、台南16号作为父本,培育出台南19号。摊开陈荣坤的手札,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栽种、配对、特性等资讯,并借由分子标志技术定位目标基因。「例如用机器将基因特性分群,像是白垩质(米粒中不透明部分,受淀粉粒排列疏松影响;在不同部位呈现可分为腹白、背白、心白,若心腹白较多对外观与口感有影响)高低、抗病程度等。」
以年为单位的品种改良
筛选基因 更要考虑市场性
培育新品种,光选定基因就需1至2年,接着试种、试吃,确定品种后还要花3年送至台湾各地农业改良场、农民试种,并通过品质等检定方能完成新品种研发。
以台南19号来说,找出5个基因片段就花一年。「从台南16号找出3个与白垩质相关的基因、两个口感基因放进13号中。」他透露,育种过程再不断回交(指在育种过程将子代和亲本进行杂交,借此加强杂种个体的性状表现),留下兼具抗病、外观、口感特性的高品质基因。
更多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2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