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解析-中国电动车产业渐成熟,长期竞争力可期

纯电动车引领潮流

中国在全球纯电动车(BEV)产业迅速崛起,如今产量与市场需求均享有独占地位。如此态势固然可望持续却不乏挑战,如何了解与驾驭其中的短期风险,进而布局长期机会,将考验投资人能力。

中国的纯电动车霸位可追溯至2000年代初期。中国当时意识到,即使国内的传统内燃机汽车制造业优异,但难以超越美国、欧洲与日本车厂。考量日本已有油电混合车优势,中国有机会分庭抗礼的领域在于纯电动车。

基于环境与经济效益的考量,中国政府为业者提供高额补助,并为了带动产业成长而引进外来竞争,例如允许欧美车厂到中国设厂。中国政府亦扶植电池厂,亦即纯电动车最关键的零组件,如今中国已是磷酸锂铁电池大国,因磷酸锂铁电池成本较低,有助于压低电动车价格,相对安全性亦是卖点。

2023年,中国的纯电动车产量达620万辆,超过全球总产量(1,120万辆)一半,亦远高于西欧(200万辆)、美国(120万辆)与日本(8.7万辆)。然而,成长态势出现趋缓,中国纯电动车车厂在2019年达到500家的高点后,如今已骤降至100家左右。

纯电动车销售成长力道近期减缓,主因中国境内面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价格竞争,二三线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亦有限。影响所及,车厂纷纷降价与设法保护利润。此外,中国的纯电动车出口虽然自2020年以来强劲成长,但目前在主要市场如欧盟、加拿大、美国等地因关税问题而面临阻力。

尽管中短期不乏挑战,但联博认为,中国电动车长期前景相对正面。例如,中国输往新兴市场的纯电动车出口量强劲成长,可望减缓欧美国家贸易障碍的冲击。

更关键的是,中国纯电动车产业已具备规模、品质与发展成熟的优势,建立起长期竞争的实力。放眼长期,联博认为中国的纯电动车挟其低成本、高品质的优势,足以挑战内燃机汽车业者,导致后者降价因应,利润遭到挤压。

观察中国纯电动车产业目前的成长趋势,与家电、纺织与机械等传统产业不谋而合:初期快速大幅成长,接着出现价格竞争与产业重整。

联博建议投资人关注这些变化,并寻找产业逐渐成熟的初期迹象,包括价格竞争趋缓、市占率稳定、现金流量强劲等。能否深入研究市场与个别企业,进而慎选标的,将是未来的投资关键。

在全球市场不断进展的背景下,中国纯电动车车厂具有电池供应链一体化的优势,且电池制造商的国内外客户群庞大,两者后续发展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