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君/台湾观光「千万」别满足!请正面迎接两千万的挑战
▲在陆客人数持续衰退下,来台旅客人数还是逆势成长,但其实台湾出境旅客人数成长的更多!(示意图/ETtoday资料照)
●陈国君/《ETtoday新闻云》现任社长,曾任新北市观光旅游局局长。
2018年来台旅客人数突破一千一百万人次,在陆客人数持续衰退的情势下,来台旅客人数还是逆势成长,似乎该值得高兴。但大家比较没注意到的是,台湾出境旅客人数成长的更多!如果把最近几年的观光外汇收入与出国旅游总支出做比较,数字更怵目惊心;短短几年,差距已经从1500多亿台币,大幅成长到3700多亿!贸易出现逆差要处理,那观光业出现这样的收支差距,政府是不是该要积极的去应对?
而且在台湾官方沾沾自喜于来台旅客人数还有成长的同时,台湾邻近各国的观光客人数却是大幅跃进。2015年,台湾有1044万国际旅客,占全世界5.3%;2017年有1074万,但全球成长的环境下,占比只剩下3.3%!两相比较之下台湾在国际观光版图的份量比例逐渐减轻;某种程度上来说,台湾观光正处在边缘化的趋势!
事实上,在安倍首相重新上任的次年(2013),访日旅客人数为1036万,跟台湾的801万,200万差距并不算很大。但到了2018年,来台旅客数1106万,访日旅客数却已经成长到3119万人!差距已经超过2000万!
日本有许多强大的观光条件,但这几年访日旅客的大幅成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安倍首相带头,以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全力推动观光产业。
安倍政府在日本经济复苏政策「日本再兴战略-JAPAN is BACK」(2013年6月)中,提出「争取在2030年让访日外国游客人数超过3,000万人」,并在「日本再兴战略2014修订版」(2014年6月)中增加了「2020年实现2,000万人」的新目标。之后又因为2015年访日游客数高达1974万人次,已接近2000万,日本政府在2016年就把目标调升到2020年4000万人次。
有报导指出,观光厅最初提出了「略为低调」的目标,即2020年实现3000万人次目标。不过,首相安倍晋三在召开「观光愿景构想会议」之前对官房长官菅义伟等做出指示:「目标定得高一点为好。」一手操办并主持会议的菅义伟指示观光厅,称「不通过努力而自然达成的目标是不行的」,进而把2020年把访日游客提升至4000万人次!
领导者的眼光的高度与企图心,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表现。如果日本政府可以从2013年的1100万成长到2020年的4000万,那我们台湾领导者的企图心在哪里?如果还在以台湾面积只有日本八分之一当作理由来划地自限,那新加坡2018年境外游客(不含陆路入境马来西亚公民)已超过1850万,又该如何解释?
在台湾工业不容易有大幅成长的今日,台湾没有本钱错过全球快速成长的观光商机。如果要让台湾观光业达到「进出口平衡」,考量台湾未来出境人数还会持续成长,台湾应该可以考虑仿照日本,订一个让全国上下一起努力的观光目标:「2025两千万!」
台湾并不是没有两千万国际旅客的条件,台湾位于东北亚跟东南亚的航空枢纽。以廉航指标的4小时航圈来说,台湾4小时航程函盖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强人口,而这些区域刚好也是全球观光成长最快的地区。
台湾本身的自然条件优越,短短距离内有山有海有温泉,尤其小小岛屿居然有269座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从高山到海底,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面貌。
台湾也有多元的文化。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除了原住民与汉人文化,台湾也经历了葡萄牙、荷兰与日本文化的洗礼,更因为战乱的缘故,聚集了中国大陆各地的人民在此定居。近30年更因为就业和通婚等因素,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也一起交织在这片土地。甚至有人说,最丰富多元的汉文化不在北京,不在上海,而是在台湾。
但也不是说有位置优势及自然人文条件,观光客就会源源不绝来到台湾。如果今天台湾要挑战2000万人次境外旅客,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机场!
桃园机场2017年旅客量已经来到4488万人次,2018年更成长到4563万人次,但其实目前两个航厦设计容量只有每年3400万人次,即使加上预计今年完工的第二航厦扩建工程,设计容量也不到4000万人次!连应付目前需求都不够,更别说支援「两千万国际旅客」的目标!雪上加霜的是,第三航厦兴建工程,因为政府对于「预算、招标条件并未完全掌握」,厂商评估无利可图、风险高,结果无人投标。原本预计2021年完工启用,现在变成最快也要2023年年底。而原本预计2025年完成的第三跑道工程,现在更是没有多少人敢再提起!
桃园国际机场目前两条跑道大约可以提供每小时50架次起降,如果遇有整修,或者连续假期尖峰时间,状况就会吃紧。第三跑道完成后,每小时大约可以起降90-95架次,每年服务7000-9000万旅客。桃园国际机场设定2030年要能服务5,800万旅次,2042年要冲到年服务8,600万人次,第三航厦及其卫星廊厅、第三条跑道的建设,是达成这些目标的重要关键!
所以要达成「2025两千万」的目标,第一个工作就是要抓紧桃园机场的第三航厦以及第三跑道!尤其第三跑道,可以说是桃园航空计划的核心项目,换句话说,就是要让被延宕的桃园航空城,赶快启动!
而除了足够的机场容量,也还需要有足够的机位。以目前入出境人数逆差最大的日本来说,目前台日航线,就载客率来看感觉还勉强够用。但若扣除红眼或时段不佳的航班,要来支援跳跃的观光成长目标,就显然没有什么空间。国营的华航,政府是否也该要让它为国家观光战略发展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除了让旅客进来台湾,该怎样让他们分散到台湾各地区景点,也是很重要的。毕竟台湾有些景点,在过去陆客热潮时已经太过拥挤。而且台湾在都市化及人口发展中,很多地方人口减少且高龄化,是最需要地方振兴的地区。针对这点,我们首先应该要提供东部充足的铁路运量,让台铁往返花东「假日够返乡,平日拼观光」。
司机跟维修人力不足?那就尽快招募!需要一两年培训?那更应该马上开始!台铁树林南港区间路线繁忙,无法再多开列车?那就增开部份花东往返南港车站的啊!也可以把原本只开到七堵的对号列车,延伸到东部啊!列车不足?那就买列车!8节的太鲁阁、普攸玛列车运量不够?台铁已经开标采购12节日立列车!事实上,主要大站多可以停到15节!
如果用发展观光战略产业的高度去投入资源,台铁东部运量的问题,其实都可以解决!
至于把旅客分散到中南部,除了鼓励航空公司在桃园跟松山以外的机场开设国际航线,也可以模仿日本铁路公司针对外国人发行PASS,例如用很优惠的价钱可以搭乘机场捷运以及高铁来到中南部!
而空间上的分散,也不只是把人带到中南部就结束,台湾的高山里山小镇,各有各的韵味,很多常来台湾的日本人,都很爱台湾自在的「生活感」!如何让第一、二次来台湾且语言不通的外国人,可以安心的往乡下跑、往山上爬、往海边去?欧美跟日本,长距离步道旅行越来越流行,台湾的淡兰古道,就很有发展的潜力!行之有年的台湾好行,也需要再扩充!结合智慧手机及公车动态系统,再补充可通简单英语的计程车,对于空间上的扩散就完成了第一部份的工作。
观光是地方生活文化的投射
不只要到得了台湾,更重要的是给人家一个非来台湾不可的理由!如果大家都只限于视觉上的景点,那能的去处就相对受到限制。但现在旅游趋势发展,其实是比较倾向节省的交通费、住宿费,但愿意把预算花在获得更多更好的体验。
日本人来台北,如果没有去脚底按摩、吃小笼汤包、算命、跟拜拜,就不敢说来过台北的感觉。当然,这些并不只台北有。但台湾各地有没有什么台北没有、属于自己地方独特的体验?
路跑、登山、单车环岛、妈祖进香、阵头、庙会、天灯、丰年祭、长距离步道旅行,还有牵罟、焢窑…等数不尽的农渔体验,都是源于先人在这块土地生活演化而来的文化,我们能否不要只是想跟别人一样?能否正视并重视这些旧东西,进而转换成吸引观光客体验的文化亮点?
观光发展到一定深度之后,往往就是那个地方整体生活文化的投射;一个地方的观光产业发展的提升,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生活文化水平的成长。观光是服务业出口,可以在国内提供许多基层就业机会,还可能繁荣衰退中的偏乡、让消失中的文化习俗重新被注意,可说是在阶级、在空间、甚至在时间里的财富重分配。
▲进香参拜民众。(图/记者汤兴汉摄)
「国际旅客两千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蔡英文总统大选观光政策白皮书起草人黄正聪教授,2015年也曾提出「台湾观光的下个10年7大推动策略」、「10年2千万观光客整备计划」。蔡英文总统在2015年竞选时也引用世界观光旅游委员会的预测,认为在2025年,台湾的观光生产总额会达到1兆2千亿新台币!但因为领导人没有出面带头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只让二级单位交通部观光局孤军奋战,导致整个观光产业,无论国内外旅客人数或以及整体环境整备,都在原地踏步!而交不出观光成绩单的政府,只好不断大洒币,除了补助还是补助!
台湾不应该也没有本钱置外于国际观光商机,政府应该从国家整体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先把政府自己手中,堵塞住观光产业的几个瓶颈排除,首先是把整个交通的环节整备好、其次要盘点台湾观光景点资源,避免有限的预算资源浪费,列管中央地方公部门景点建设及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不要再补助一次性景点的建设,破坏台湾天然资源!
热门文章》►日本将成为全球观光大国?
►按赞加入粉丝团,让你成为话题王!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