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不会有抄袭

(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以前的选举,常常有候选人被指责学历问题,闹得沸沸扬扬。最近则转向论文的抄袭成为选举的攻防重点

对于大学生,或是第一次写论文就要写硕士论文的人,没有经过太多的练习创作,自然很容易坠入抄袭的陷阱,尤其是很多人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好像大家论点都差不多,那就使用电脑的复制、贴上,凑足篇幅,交差了事,这当然是不对的。

首先,很多文章看起来差不多。那可能是浮光掠影,细读之下,发现不是那回事,魔鬼就是藏在细节里。因此不抄袭的基本功就是要读懂,然后可以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写出来。这样就不会跟别人的雷同。不过学术圈还是有规矩的,为了要精准,可以适度地引用别人的文章,但要注明出处。以下我倒是要从批评、创新的角度来谈论文,那就更不会有抄袭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基本目的,在获得知识。我们从小面对考试,就是在检定你学会了没有,读懂就会答题。因此考试就是学生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答案卷上面,就会有高分。但这样子的过程,某种程度就是培养抄袭。因此要教育学生,考试不是很好的检定方法。在西方有些学校不注重考试,一定要学生交报告。用报告打分数,就是要更进一步检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能吸收、反刍、批评与创新。

真正完整的学习,不但要了解获得知识,更重要的在吸收后,在脑中能够反刍,与自己的原来知识系统结合,产生批评及修正,进而创造新知识,也就是达到创新的功效

其实,论文写作,如果是研究新的现象,用新的方法,用新的资料,只要写出来,就可以保证是新的论文,就不会有抄袭的问题。而且写学术论文,不用太多花俏形容词,而是要说明白、讲清楚,有架构逻辑通,千万不要自我矛盾。

写论文的根本是写研究结果。所以做研究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做新鲜的研究、新的实验、新的议题、新的资料、新的方法…,不要炒冷饭。不要去做老掉牙的题目,一来那些已经很多人做过,不容易有新的论点,二来做新的,遍地是黄金,俯拾即是。另外一个角度就是研究题目要小,不要太大,小则容易聚焦,针点就容易有突破;研究问题太大,容易发散掉,也不好收敛。

准此,评鉴一篇论文的好坏,重点就是创新。从学生的期中、期末报告、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教授的升等论文,到学术期刊的刊登与否都是相同的标准-有没有创新?

当然创新的等级可以不同,学科的不同评断标准也会不同。对理论学者而言,可能是一个理论的突破,大到解决几百年来没有人解决的问题,小到一个方程式的证明。对应用科学来说,可能是一项专利,可能是一项应用。不同领域的评断标准,就是在专业领域的期刊上面能不能够刊登。

国内财经界的大老李正福教授曾经开玩笑的说:「学术贡献,可以用体积来衡量」。例如判断一个博士生是否学术养成到可以毕业的阶段,就是看博士论文的体积。如果他研究是很深的题目或是用很深的方法,则面就不用太广,体积够了,就可以毕业。反之,如果他研究不是什么难的问题,那么涵盖面要够广,有了一样的体积,他就会安排口试,让他走人。所以学术贡献还是可以用量化来衡量。

其实以娱乐事业来说,创新也很重要,要能够获得观众的青睐,绝对要考虑观众的喜新厌旧,题材、剧情要够新颖,演技高超…,没有创新就没有新的票房,就没有新的业绩

另外社会上寻找优秀人才考量,也是相同。一个好的人才就是要能够解决问题内阁官员要能够解决民生问题,为施政满意度加分;公司职员,要能够解决公司的问题,增加业绩。解决问题,如果是旧的问题,有旧资料可以参考,可能一下就被解决,就不是问题。但如果是新问题,可能漫无头绪,但优秀的人才就是能够创新,找到痛点,形成贡献。

所以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抄袭论文得到学位,都没有学到位,都不应该毕业,学位都应该收回。如果因此任公职,那是诈骗,不当得利,所拿到的报酬都应该缴回公库。一个进步的社会,我们应该要有这些基本的法治观念。(作者为中信金融管理学院讲座教授、台大经济系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