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一建军节谈国共两军的共同渊源
于军史馆举办的北伐90周年特展上,国军展示国民革命军第4军在汀四桥战斗中掳获大批敌人步枪的照片。(许剑虹摄)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军89周年的,中共自然是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纪念这个对大陆军方而言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其国防部长常万全甚至利用此一机会强调反对台独的决心。只是在现在的台湾,可能很少有人明白,目前将中华民国国军视为「统一祖国」主要障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有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视为唯一假想敌的中华民国国军,在中共建军的历史上真的有过一段共同的渊源。
从国民革命军第4军谈起
海峡两岸熟读中国近代史的人皆知,俗称为「黄埔军校」的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本身就是孙中山先生晚年「联俄容共」政策下成立的产物。所以不只有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中共党员进入官校担任干部,「黄埔军校」第1期到第6期中的毕业生,有许多也成为了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中共的十大开国元帅中,就有陈毅、林彪、聂荣臻与徐向前等四位前「黄埔军校」的师生。
然而,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北伐时期的军事单位,能够比前身为建国粤军第1师,成军日期比「黄埔军校」都还要早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有趣的是,今年在台北军史馆举办的「北伐90周年」特展上,国民革命军第4军做为在汀四桥战斗中取胜的英雄部队,还被塑造成了蔡英文总统时代国军年轻官兵保卫台澎金马地区自由民主制度的好榜样。
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支部队由于建军时代比「黄埔军校」还要早的原因,所以虽然不是蒋中正的嫡系部队,但是在国民党的军事力量中却始终占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其次,这支由开国元勋邓铿所一手创立,以广东籍将领为主的北伐军队伍,麾下一度同时容纳了邓演达、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陈济棠、余汉谋、张发奎、叶挺与叶剑英等赫赫有名的国共名将。
自1925年7月获得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番号以来,这支部队在北伐战场上打了一场又一场的硬仗。除了先前提到的汀四桥战斗外,他们还在贺胜桥又取得了一场光荣的胜利。最后,他们又在参谋长邓演达的指挥下,于1926年10月10日拿下了武汉,并因而获得「铁军」的名称。取得赫赫战功的「铁军」又于一个月后,扩编为由陈铭枢为军长的第11军与由张发奎任军长的第4军。
1926年10月10日,在邓演达指挥下进入武汉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许剑虹)
八一建军打响第一枪
伴随着蒋中正于1927年宣布清党,第4军与第11军内部的将领们也因为国共两党的不同信仰而产生分歧。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广州留守主任的第4军前军长李济深,还有第11军军长陈铭枢选择到南京参加蒋中正成立的国民政府。然而,第4军与第11军绝大多数的将士,还是追随邓演达参加了由汪精卫领导,延续孙中山「联俄容共」政策的武汉国民政府。
在邓演达的安排下,第4军与第11军并入了由张发奎将军任总指挥的第2方面军。原本张发奎打算率领第2方面军进攻南京,将国民政府统一于左派社会主义的大旗下。没想到苏联利用中共颠覆中国的阴谋,很快的就为汪精卫所察觉。于是在那一年的7月,武汉国民政府也跟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后面下令「清共」。此一决定,让第4军又再度面临了一次分裂。
出于对老长官邓演达的忠诚,还有与共产党人多年合作下来累积的情感,张发奎一直等到7月中旬才决定响应武汉政府的反共政策。为时已晚的是,第11军副军长叶挺、第9军副军长朱德与新编第20军军长贺龙,居然在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的煽动下,于1927年8月1日发起南昌暴动,发表了所谓的《八一宣言》,正式宣布与武汉国民政府分道扬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军队。
由于从这个时候开始,原本在「联俄容共」政策下接受国民党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正式有了属于自己的「人民军队」。这也正是今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只是海峡两岸似乎已经没有人在意,这支红色军队其实是从中华民国国军里分裂出来的。得知手下造反的消息后,张发奎则指挥国民革命军第4军追击这些叛逃的部队,一路南下到了广州。
只是没想到抵达广州后,由于张发奎致力于驱逐李济深与黄绍竑在内的第4军广西势力,而让其麾下担任教导团团长与特务营营长的中共党员叶剑英、梁秉枢两人逮到机会,于12月发起广州暴动。虽然张发奎与第4军军长黄琪翔设法将共军逐出了广州,但是此一重大政治事件却也使得他们两人被迫将军权交给缪培南与薛岳,就此失去了对部队的影响力。
1928年4月24日,朱德率领参加「南昌起义」的前国民革命军第4军官兵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农民部队会师,双方随即合并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为了与国民政府争夺北伐的正统,原本第4军的人马在中国红军第1方面军的编制下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继续维持原本「铁军」的外号。从这里不难看出,国民革命军第4军对国共两支部队的影响是有多么巨大的了。
1932年在上海抵御日军的19路军,也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传人。(日出新闻社)
十年内战的分分合合
缪培南与薛岳接任第4军的军长与副军长职务后,马上就因为遭到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与李济深指挥的桂系部队,联合陈济棠与陈铭枢等广东将领的围攻,而被迫率领残部逃往江西省投效蒋中正的中央军。李济深入主广东后,又任命陈济棠为第4军的军长,与效忠中央,由缪培南与薛岳指挥的第4军形成了在一个国民政府内部有两支第4军的奇特局面。
紧接着在1929年召开的编遣会议上,蒋中正将江西的第4军缩编为了陆军第4师,并重新启用张发奎担任师长。李宗仁与白崇禧则因为反对蒋中正的裁军政策而起兵造反,结果在进军湖南的时候遭到张发奎指挥的第4师大败。只是为南京国民政府打赢了一场胜仗后,蒋中正又打起了裁撤第4师的念头,迫使张发奎只好又倒向桂系,再度与中央军走上了对立面。
在接下来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张发奎又率领第4军起兵反蒋,结果在湖南被自己的广东老战友,即陈铭枢指挥的第11军所击垮,打到最后只剩下1,000余人的兵力,根本溃不成军。1931年,广东与广西部队又因为党国元老胡汉民遭到蒋中正软禁的原因再度造反,张发奎又在李宗仁与白崇禧的授意下重新建立起了国民革命军第4军。
一直要等到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出兵并吞东北三省,蒋中正与两广将领们达成和解后,国民革命军第4军才正式纳入了中央政府的体系之内。1932年,吴奇伟接替张发奎出任第4军军长职务,投入江西省的剿匪战争。从此刻开始,第4军正式脱离了两广地方实力派的指挥体系,成为中央军的嫡系部队。
1932年1月28日,同样具备国民革命军第4军血统的第11军在改编为19路军后,因为在陈铭枢、蒋光鼐与蔡廷锴等人的领导下同日军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而一度为国人视为抗日救国的英雄部队。随后,第19路军被派往福建追剿红军,但是却在中共与日本台湾总督府的暗中鼓噪之下走上了造反之路,于1933年11月24日发动「闽变」,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这支打着抗日救国旗号,私底下接受分离主义势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声援与日本人支持的第19路军,由于缺乏对其他地方实力派的号召力,乃至于将领之间不团结的原因,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为中央军以优势的陆空武力镇压。除少数将领逃回广西投靠李宗仁与白崇禧外,第19路军大多数将领都为中央政府所撤换,番号也被撤销,第11军的历史在此走到了句点。
至于中共领导的红4军,则也在1933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取消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麾下军级单位的要求而撤销了番号。第4军的番号,也因而暂时由中共部队中消失。不过,由于工农红军的主要军事干部,都是参与过「南昌起义」或者「广州起义」的前第4军将领、军官与政治指导员,因此「铁军」的灵魂早就与共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无法分离。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继承国民革命军第4军血统的共军部队不止新4军,包括由林彪指挥,在平型关战斗中曾有所表现的8路军第115师也被视为「铁军」的嫡传子弟。(新华社)
携手走向抗日战场
对日抗战爆发后,分别效忠于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第4军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再度携手团结到了一起。1937年10月,在南方八个省份活动的工农红军部队在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项英与国民政府达成的协议下,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4军,简称为新4军。这个新4军由北伐时代担任第11军副军长叶挺出任军长,以延续「铁军」的历史。
至于由吴奇伟指挥的第4军,则在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与武汉保卫战中都有相当英勇的表现。尤其是在武汉保卫战初期,第4军与其他七个军级单位一度被纳入了时任第2兵团兼第8集团军总司令的张发奎老长官指挥下。只是这仗没有打很久,张发奎就因为太明显保存第4军实力的原因而又被蒋中正剥夺了对该军的指挥权。
随后,吴奇伟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其麾下第4军军长的职务由欧震将军接替,服从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指挥。在1938年10月的万家岭战役中,欧震指挥第4军配合第66军与第74军一同重创了日军第106师团。对此,「新4军」军长叶挺给「老4军」军长欧震如下的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1939年春天,张发奎奉命出任第4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两广地区的对日作战。由于第4军隶属于第9战区,张发奎对自己老部队的指挥权影响相当有限。在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的指挥下,第4军先后参加了三次长沙会战、长沙衡阳保卫战与湘西会战。第4军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虽然是有胜有负,但是大体而言仍是一支令日军相当头疼的英雄队伍,完全不失「铁军」的外号。
至于中共指挥的新4军,则利用了八年抗战的机会将毛泽东「七分发展,两分应付,一分抗日」的战略发挥的淋漓尽致。虽然在抗战初期,新4军曾配合国军参加了一些小规模的对日作战,但是叶廷与项英显然更注重于在游击区扩张共产党的部队与地盘。此一政策,最终导致了新4军与陆军89军于1940年10月在江苏省北部的黄桥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
在这场国共摩擦中,新4军几乎歼灭了在抗日战场上缔造辉煌战功的陆军89军,但同时也种下与国军第3战区的仇恨。在接下来于1941年1月爆发的「新4军事件」中,这支部队遭到国军第32集团军包围与歼灭。一片混乱之中,新4军军长叶挺为国军所俘虏,副军长兼政治委员项英则遭部下趁火打劫杀害。事件结束后,国民政府宣布撤销了新4军的番号。
只是,延安方面并没有接受国民政府的安排,居然又另外派遣陈毅与刘少奇于1月28日在苏北盐城重建了新4军。在陈毅与刘少奇的指挥下,新4军变本加厉的从事叛乱活动,以打击「伪军」与亲日汉奸的名义主动进攻与并吞国民党在华中地区的地方民团武装势力,深化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共所提倡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因为新4军不服从中央指令而名存实亡。
不过,有这样一支效忠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在活动,对意图维持占领区稳定的日军而言还是或多或少形成了压力。因此只要日军与汪精卫政权的和平建国军主动出击扫荡中共的「抗日根据地」时,新4军为了维持生存还是会组织些像样的反击战。1944年3月发生于江苏省中部的车桥战役,便是台湾人几乎没有听过,但是由新4军发动的一场对日军的「自卫反击战」。
出于自保的需要,新4军在透过潘汉年穿针引线,意图与日军建立互不侵犯关系的同时,也会对空袭日本本土或者华中沦陷区而遭到击落的美军飞行人员提供救助。所以从相当的意义上来看,新4军在同盟国击败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不可以讲是没有功劳的。只是这个功劳相比起在湖南前线的「老4军」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
除了代表国军的「老4军」与代表共军的「新4军」外,张发奎指挥的第4战区在抗战期间也为「铁军」的历史添加了一份丰功伟业。原来在张发奎的坚持下,原本被蒋中正下令关押在桂林的越南独立同盟主席胡志明获得了释放。张发奎随后又以第4战区政治工作队的名义,协助胡志明、武元甲、范文同与黄文欢等「越盟」干部发展在越南北部抵抗日军与维琪法国军队的游击武装。
国军陆战队99旅的臂章,仍可以见到「铁军」的称呼。(天兵柳营札记)
分散在海峡两岸与越南的兄弟部队
对日抗战胜利后,陆军第4军于1946年再度缩编为整编第4师,并且一度在与中共的作战中遭到歼灭。不过在广东省主席薛岳将军的坚持下,陆军第4军还是获得了重建,并且在1950年经海南岛撤退来到了台湾。在台湾,第4军的残部先是在嘉义被缩编为陆军独立第4师,然后又于1952年3月1日移防到屏东。
同年6月1日,第4师与第56师第1团合并为陆军第81师,然后于1955年移防金门烈屿。这段时间,传承了「铁军」精神的第81师参加了1958年的八二三砲战,为阻止共军武力犯台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1962年9月,第81师在与海军陆战队第1旅完成夏兴操演后合并为陆战第2师,并进驻高雄地区成为保卫台湾南部地区的精锐部队。
1975年7月到1976年8月短短一年的时间内,陆战队第2师两度变更番号为陆战队第54师与陆战队99师。直到1999年,海军陆战队99师又因精实案而降编为陆战队99旅。2001年1月1日,陆战队99旅依照精进案的规划又变更为陆战守备旅。四年后,这个单位的名称被改成了今日人们所熟悉的铁军守备旅。
如果要从1920年粤军第1师成立之日开始算起,国民革命军第4军有着其他国军单位无法比拟,长达整整96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国民革命军第4军虽然在编制、驻地、番号甚至于军种上经历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是其「铁军」的外号却维持到了今天,并且仍然为海军陆战队守备旅的官兵们视为无可替代的骄傲,十分的不容易。
只是,铁军守备旅的弟兄们可能不知道,这个延续自北伐时代的外号,今日也同样为海峡对岸的第54集团军第127机动步兵师所传承。提起今日隶属于济南军区,驻地于河南省洛阳的第127师,同样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最战功彪炳的精锐部队。他们在国共内战期间从东北一路打到了海南岛,并且因为近年来被多次动员支援抗洪救灾而在大陆民间享有盛名。
据说,机动步兵第127师麾下的第379团,就被认为是北伐期间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的直系后代。这段共同的历史,使得目前仍彼此处于敌对状态的国军陆战队守备旅与解放军127师,成为了海峡两岸硕果仅存的国共「兄弟部队」。由此可见,国民革命军第4军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真的可以被视为国共两军分分合合的最好缩影。
更令世人们所遗忘的是,当年由张发奎将军为胡志明与武元甲训练的第4战区政治工作队,在严格意义上也是今日越南人民军的前身。传承「铁军」精神的越南人民军,在击退法军与美军,完成了越南的南北统一后,又在中越边境与人民解放军大打出手,恐怕也是张发奎将军当年所始料未及的。不过也因为他的努力,第4军成为唯一优良传统同时为两岸与越南军队所继承的北伐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