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中共空军车轮战绕台 从组建合成旅谈起(谭传毅)

自从打破了「保母式」塔台指挥方式,中共空军在师指挥所之下设立了「飞行调配中心」,承担机场半径数10公里范围之内起降与飞行指挥,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了5倍。(图新华社)

近几年来中共空军一再绕台,编队机种繁多而且几乎天天来,好像都不会疲惫,我们不禁疑问,在组织调度方面,他们怎么做到的?现代冲突或战争的特色是局部的、快速的、资讯化的、系统化的武力使用,为因应这种形式的冲突,中共空军的做法和陆军部队类似:组建合成旅。

再见了,塔台!

中共空军是一支战略力量,在资讯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打造核心军事能力、提高以资讯和网路为基本的体系作战能力。在打造核心军事能力方面,主要内容如下:第一,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第二,防空反导能力。第三,战略投送能力。第四,空降作战能力。第五,快速反应能力。第六,联合作战能力。第七,指挥决策能力。第八,综合保障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标,在体制方面,中共空军放弃了沿用60多年的塔台指挥模式,改由航空兵师按照作战流程,组织多兵种与机种对抗的战术训练模式,形成了资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的新模式,也就是「指挥所」模式。

取消塔台的指挥,飞行员必须丢掉对战管官的依赖,凡作战准备、起降、空战、空情处置能力等,必须靠一个以系统化与资讯化为主的整合性系统(指挥所),这个完整的作战体系能提升空军部队的实战能力。

过去中共空军师承苏联,指挥官坐镇塔台指挥军机行动,正副指挥员至少由团级以上的飞行领导干部坐守塔台,巨细无遗的指挥飞行员起飞、落地,甚至飞行的每个动作,几十年来都是如此,飞行员自由度极其有限。

这种机械死板的作战方式被西方讥讽为「人导飞弹」,飞行师长、团长牢牢地被拴在塔台上,指挥官做的是战管官的事,应该磨练的作战指挥与谋略能力却难以练到;因此,打造现代化航空部队,首先必须使指挥官从塔台转移到指挥所。

师长和团长从塔台「下放」到指挥所,即按照作战程序进行计划、准备、敌情判断、下决心、指挥引导、战法运用、作战保障等,并对战斗胜负和安全负全责。塔台则只作为指挥所的辅助机构,仅负责飞机的起降和出返航调配。

这看似简单的变化,却使指挥方式、人员和机种组合、训练内容等一系列的变革,至少使指挥官能够以全般的视野下决心,无论是敌我对峙、交战、后勤准备等等,不但可以锻炼指挥官的谋略与应变能力,部队整体战斗力亦得以提高。

在飞行员方面,没有了塔台「保母」的指挥,他们在空中有了自己的主观思路,飞行员开始学习如何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选择最佳方案作战,每个飞行员都能担起空中指挥官的职责,指挥联合作战。

在陆空之间,建构了百余个联网的平台与指挥资讯系统,包括领航、气象、防空、雷达、电战、防化等作战单元同步展开。如今的中共空军不再局限於单一兵种的空对空、空对地的攻防,而是整合了多兵种与多机种的作战体系。这是中共空军体制变革的第一步:取消塔台的限制、并解放了指挥官与飞行员。

组建「合成航空兵旅」

告别了塔台保母,接下来,中共空军组建了基本的作战体系:合成航空兵旅。解放军航空兵由「师」建制改为「旅」,差的不只是一个字而已,而是对于空军体系作战模式的需求与建构。

具体而言,把原本一个师、一个任务、一种机型改编成合成航空兵体制。例如,把空军原先独立的「特战训练独立飞行团」、「预警机飞行团」、「电子战独立飞行团」、「侦察机独立飞行团」、「运输机独立飞行团」、「加油机飞行团」等,抽调部分大队或中队配属给战斗机航空兵,组成「合成航空兵旅」。

中共空军组建了不同的航空兵旅,有的专职国土防空(歼击型),有的专职远端突击多任务型,有的专职对地精确打击(强击型,例如歼-16),有的还可能在一个旅之内配备高中低空机型(歼击、强击、特种空勤等)。以前空军遂行战斗任务必须由军区空军、甚至于空军司令部组织各机种联合演练,很难把各个战斗单元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现在的合成旅可拉近每个专业作战单元的距离,通过这个基本体系提高航空兵的联合作战水准,使每个合成旅都可以在某个时间之内、某种规模之中独立指挥与作战,充分发挥航空兵全天候全地域快速机动能力。

具体而言,原来「师-团」编制将改为「合成旅」。原来「单兵种师-单机种团-单机种大队」体制,例如某个歼击师下辖1个歼-10团、1个歼-16团、1个歼-11团,每个团各辖几个单机种大队,这种体系适合大机群作战,但现代空战已经变成小机群作战,而且强调多机种协同作战,因此将改为「多机种旅-单机种大队」编制。

例如某个航空旅可以下辖2个歼-10大队、1个歼-11大队、1个歼-16大队、1个侦察机中队,战时还可得到预警机和电战机等的配合,这可使指挥关系从三层变成两层,而且直接联合多机种(相当于西方的联队),这样的多机种联合便利于训练和作战。

空军由师改旅已成定局,也就是在军队编制中全面取消师团两级,而以旅级替代,由过去的「军-师-团-营」,改为「军-旅-营」。由于组织变革,极大的解放过去共军空军僵化的体制,能够更灵活的调动兵力,甚至于四大战区合成旅轮调东部战区,就可达到轮流训练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对岸空军频繁对台用兵但却不疲惫的原因。

场站改为保障基地

过去,场站是航空兵部队的基本,从1950年中共空军组建第一批航空兵部队、每个团配备1个供应(后勤与装备保障)大队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最终确定航空兵场站(保障)体制,一直沿袭至今。

从07年开始,中共空军开始推行「航空兵场站基地化」,就是把原来一个机场只能保障一两个机型,使其同时能保障多个机种与机型。2011年,空军各主要场站基本完成基地化改造,同时向海军航空兵推广。

对于新出现的「航空合成旅」而言,对应的是「基地」的多机种保障,而不是「场站」的单一机种保障,多机种保障模式就是指挥管制(C2)体系的扁平化。

例如自从打破了「保母式」塔台指挥方式,中共空军在师指挥所之下设立了「飞行调配中心」,承担机场半径数10公里范围之内起降与飞行指挥。在外场设立后勤指挥室,建立全功能、全要素、全覆盖、全时空的后勤指挥控制系统,以网路化方式分配保障工作,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了5倍。

多机种保障还能减少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能。例如中共空军在甘肃某机场实施「减员增效」措施,首先重新组合并优化外场保障力量,接着成立了「人员、对空、航空器、场区」4个保障中队,在平时,人员与车辆由各单位管理,飞行保障时则打破现有编制界限,进行混合编组保障,形成整体保障合力。试行一年来,单个场次飞行保障人员与装备比以往减少了3成。

此外还得简化流程,才能因应多机种保障。中共空军把现有飞行保障的3个阶段简化为「飞行保障准备」和「实施」两种状态,目标:「平时即准备、进场即保障」。在外场装备指挥所增设航空器材、通信指挥席位,设立外场航空器材供应站,进行网上预约、申请和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航材供应时间压缩了3分之2,弹药保障准备时间也大大缩短。

另外,外场设立航卫室和飞行员理疗保健室,借助飞行员空中飞行生理系统,将航卫保障由地面拓展到空中,把过去传统的被动保障转换成主动、实时监测,运用心电图机、血压计等体检设备,在飞行一线即可进行实时体检,前移了飞行人员身体把关关口,实现了零距离一体化航卫保障。

具体成效:战机着陆后,停靠在起飞线的加油车、冷气车和氧气车按照规定路线驶向战机,机械师带领机组成员快速给飞机加油充气,完成再次机务准备,15分钟之后,战机再次起飞。而在过去,战机再次起飞的准备时间需要25分钟。

结论

大约10年前开始,解放军三军进行一系列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合成化、资讯化、网路化三大主轴。中共陆军由师改成旅完成合成旅(营)的组建,并向全军推广;中共海军也迈向特混舰队(特遣舰队)的编成,已经是蓝水海军的概念与规模;如果中共空军仍停留在单一兵种与机种的时代,明显的跟不上发展脚步。

中共空军由师改旅已经看到了效果,合成航空旅的组建使得五大军区的空中兵力得以相互论调支援并执行不同任务,这是为何对岸空军一再绕台好像有用不完的兵力,而我空军只能以既有兵力应对,以寡敌车轮战实在消耗不起。

从合成航空兵旅的组建,我们可以看到中共空军结构的扁平化、体系化与资讯化,多兵种与机种的整合,可提高中共空军的联合作战能力,足为国军建军备战之参考。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