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中国需要航母吗?从战略全剖析(谭传毅)
大陆第3艘航空母舰福建号1日赴相关海域首次航行试验。(新华社)
近期福建舰第一次出海测试,再度引起西方国家侧目。从2012年9月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成军以至今,短短的12年走完了美国海军百年航母的发展历程,实属不易。
对于中国的雄心壮志,美西方国家心中充满了焦虑和警惕,眼见东方大国崛起,即将打破由美国所主导的世界格局和秩序,全方位展开对于中国的打压,从贸易制裁、科技制裁直到金融制裁,一波高过一波。
航母建设不只是简单的造船,其所涉及的科技是全面而整体性的,从电子、轮机、供电、武器、光学、材料、航空等无一不包,如果没有健全的科技实力,根本无法完成航母建造。中国花了大钱到底是为了什么?中国将如何使用这些超级平台?
海军战略的属性
海军战略有四种属性:第一,海军战略从属于地缘政治。第二,海军战略属性是相对、而非绝对的。第三,海军战略需要漫长时间的孕育与养成。第四,海军战略无法单独存在,而必须从属于国家战略。
由于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都不相同,因此,其对海军的需求和使用也不相同。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的绝对海权论(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是写给美国的;柯白(Julian Corbett)的有限海权论(Some Principles of Maritime Strategy)道出英国称霸海洋的秘诀;卡斯特(Raoul Castex)则认为海军战略必须从属于国家战略(Théories Stratégiques)。相对于马汉、柯白、卡斯特,中国版的「海权论」又是什么呢?
可以看出来,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海军战略。例如美国是个孤立于欧亚大陆的「大陆型海岛国家」,其对主流世界(欧亚大陆)的联系只能依赖海洋,除非美国自甘仅仅作为美洲区域强权,否则就必须以舰队强势介入,这是马汉所告诉美国应做的事情。
然而,这种「绝对」的战略思维并无法适应每个时代,现在的美国就遭遇了这个问题:中国崛起。特别是今日中国并非区域小咖,而是个超级强权,中国海军发展正不断的压缩美国海军的绝对性;过去所谓的「绝对」,在中国实力的挤压之下,不得不变成了「相对」。
这种相对性表现在许多方面,最出名的就是「航行自由」。就在20多年前,西太平洋可说是美国的内海,如今只能搞航行自由补破网;而解放军舰队也「来而不往非礼也」,跑去阿拉斯加甚或美国西岸巡视。
「有来有往」的航行自由恰好说明海洋的相对性,海洋就像公路一样,任何船只都可以无害通过,不是任谁可以占领的,所谓的制海权属于某国舰队存在的一方。海洋的相对性,使得舰队必须经常性出海,才能获得并维持交通线的控制权,否则控制权就可能拱手让人。
海军战略的相对性还表现在战争之上。历史上,极少数国家因为输掉一场海战就亡国,南宋末年的崖山海战大概是个少数例子。相反的,绝大多数海战都不具决定性,往往只是造成敌方舰队与兵力耗损,最多改变国家的发展方向。法国舰队输掉了与英国竞争之后,并未因此亡国,只是把发展方向转向欧陆。同理,二战时期逼迫日本投降的是原子弹,而不是输掉太平洋海战。
这一切使我们相信,海军文化的养成需要漫长的时间,使水手习于经常性出海、习于巨浪狂风、甚至习于战败。重要的是,舰队要能随时充满斗志、立即从战败中恢复过来。在与英国舰队竞争中,法国舰队受不了英国舰队的长期封锁,搞得每次出海都要打仗,气馁、懦弱之余,最终放弃海洋。
中国地理位置同时面对海洋与陆地,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中国不可能放弃海洋的,而且以中国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简直太适应海洋的不确定性了。
航母任务之一:收回台湾
在古宁头战役中,解放军不免轻视海洋,以为万船齐发即可攻入金门;事实证明,跨越狭窄的金厦水域竟是如此艰难。战略上与战术上藐视国军的结果,不但没能收回金门,还导致9年后爆发不具决定性的「嘴炮型」金门炮战。
11年后,大陆改弦易辙,不再以军事武力作为统一手段,而从战略上完成统一任务,这就是1979年1月1日叶剑英发布的第五次《告台湾同胞书》,自此展开和平统一的进程,乃至于今。
如前所述,经营海洋的过程是缓慢的,需要耐心和坚毅的精神。中国人符合适合发展海洋所需之精神,剩下来的,就看物质条件如何了。
以辽宁舰和山东舰为例,这两艘常规动力航母完全就是为了未来的统一战争而建,一艘部署本岛东北面,一艘部署东南面,其目的是为牵制美海军双航母。在许多状况中,牵制战往往比决战更重要,因为牵制的目标是为迟滞与消耗美军航母,使其无法投入到决战战场(两栖登陆)。辽宁舰与山东舰能做到牵制,就已经达成任务了。
这两艘航母看似嬴弱,远不如美军尼米兹航母;但在技术上有许多补救措施。例如部署大陆本土战机、弹道飞弹、各种无人载台等火力支援、电战船实施电磁干扰与制压、航母编队本身的火力等等,只要在家门口的战斗,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支援;而美军客场作战,兵力分散有余、集中困难,极易被解放军分割围歼。只要在作战体系之内,再落后的武器也能得到强而有力的支援。
辽宁舰刚刚服役的时候,美西方国家的讪笑与轻视,掩盖了中国发展航母的计划。尽管解放军把辽宁舰当作训练舰,但别忘了,她也可以是一艘作战军舰。更多专家比较辽宁舰和美海军尼米兹级航母,各种数据证实辽宁舰远逊于美国航母;言下之意,未来如果美中航母真的在战场中对阵,辽宁舰将不是对手。真是如此吗?
无论在平时或在战时,有一个名词必然会介入两军心理:战斗意志。战斗意志是军人必备的美德,任何军队都需要这种特质。在海军里面,战斗意志能增高制胜的概率。
以山东舰为例,这艘和辽宁舰同级的航母曾于2023年3月在南海训练,之后迳赴西太平洋巡逻,接着长途奔袭到关岛外海400公里附近,然后再回到鹅銮鼻东南约120海浬,连续40天左右没有靠港。山东号仅仅是1艘常规动力航母,其战力令人吃惊。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山东号起降舰载机的频率,比起美军最先进的福特舰不遑多让。根据大陆媒体报导,在17天当中,山东舰共出动了610多架次,平均每天出动36架次。而2022年福特级航母的首次作战部署中,52天内出动了1250架次,平均每天仅出动24架次,出动效率还不如山东舰。
如今面对山东号非凡的起降频率,1艘7万吨的航母不弱于超过10万吨的福特号,更大因素可能是山东号的作战意志却很强烈,能把战力发挥到极致。不止是硬体因素,更多的是山东号的战斗意志。
难道福特号不能以现有的舰载机演练在单位时间内最大的起降次数?我们相信,福特舰的数字绝对优于山东舰。为何不如此做?最大因素可能是福特号战斗意志不够强烈,以至于无法在竞争环境中发挥最大战力,如果在真实战场,战斗意志可能就是胜败的主宰因素了。
航母任务之二:海洋丝路战略
中国经营海洋是以海洋丝路战略(Strategy on Belt)为基本思想,舰队主要任务则是保障海上丝路利益。
从这个观点来看,2008年底开始的亚丁湾护航任务的本质就很清楚了。除了执行联合国决议打击海盗、保护船只安全之外,更深层的意义是探索并经营从大陆到欧洲的海上丝路,这是一条超过1400年的古老航线。
在亚欧丝路(南海航线)的基础之上,沿着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展开东海航线规划,至今已开通116条航线,达43个国家、131个港口。「一带一路」战略既已开展,就更殷切得到海军所提供的航行安全支援,航母当然是首选。
以目前解放军所拥有的3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来看,前两艘明显针对台湾、且其载油量大概就是1个月左右,无法像核动力航母一样全世界跑,自然不能指望这两舰跑到更远的地方。
但是,这两舰却可能尝试走几遍南海与东海航线,以增加航行经验、熟悉航路,为日后的核动力航母提供经验。
至于福建舰,到现在为止官方尚未公布满载吨位、动力和电力系统。从外观来看,福建舰空载时舰艏吃水为11公尺,而美军福特舰吃水12公尺;如果福建舰满载,排水量岂不可能超过福特舰?
还有,福建舰一共装置了32个相位阵列雷达阵面,再加上电磁弹射拦阻系统,全都是用电大户,对于电力消耗肯定巨大;如果福建舰和英国航母一样采用综合全电推动系统,所需电力更多,电从哪里来?
在动力方面,如果福建舰和山东舰一样采用燃烧重油常规蒸汽轮机,许多功能都将会受到限制,包括航程。从舰桥结构来看,没有巨大烟囱,看起来实在不像燃油蒸汽轮机,反而像是燃气轮机。
在没搞清楚之前,我们只能说,福建舰功能远优于前两舰,而且能执行更多的任务。近的可以协同前两艘航母作战,远的可以保障丝路航线安全,并提前组建蓝水海军。
结论
中国绝对需要航母,主要目的就是为收回台湾、以及保障海上丝路安全,这是中国版的「海权论」。
当然,中国扩张海权必然会和美国甚或欧洲「中等强国」海军产生竞合,基于海洋的「相对性」,将逐渐改变现行国际规则与秩序,美西方国家若不即时改变旧有的冷战思维,就只能眼睁睁的看见中国崛起!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