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独立书店点亮城市心灯(上)

一说起台湾书店读书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诚品书店,诚品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模式,把书店和多元化经营,如文创、文教论坛讲座等等元素融合在一起,重新定义、塑造了书店这个空间。这些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扩大,诚品书店也成为两岸实体书店的标志与风向。

而在台湾,除了随处可见的「诚品元素」以外,还有着许多书友们津津乐道的独立书店,特别是在温罗汀一带,这里环绕着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台北科技大学,各类独立书店鳞次栉比,成为台北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而同样在北京成府路的两头连接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向北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成府路自然也成为北京独立书店的聚集地。我也算是个爱书者,在台大访学时就常常走访各个书店,如今在清华大学,更是成府路上书店的常客。

在这个电子阅读与碎片阅读的时代里,独立书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无论是在汀州路深处的古今书廊,还是在成府路大街上的豆瓣书店,总有一盏灯为读书人亮起,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便不会感觉到孤单。这是一间书店的幸运,更是一座城市的幸运。

温罗汀书店群像

我在台大念书时,课程压力并不紧张。放课后,从台大正门出来,四处张望,一是思考去哪里填饱肚子,是来一个半肥半瘦的刈包,还是吃一碗猪骨拉面;二便是思考去哪里丰富精神,是去墨香书店淘一本二手书籍,还是去联经书店看看新书资讯。在温罗汀附近诸多书店里,我最爱的,非数唐山不可。

唐山书店入口极不起眼,反倒是旁边的「科见美语」更为醒目,以至于一不小心就会错过,等回过头来,才发现已经在书店入口。书店位于地下,入口狭小昏暗,楼梯两旁贴满了海报,只留出一人进出的位置。躬身下探,走进书店,空间豁然开朗,书籍都摊开平铺在桌上,一眼便能望见书店全部。书店地上的瓷砖大半都已脱落,日光灯也不甚明亮,但这一切似乎都在向来着表明:在这里,书才是主角。

这里贩售的书籍,多是人文社科类,也有一些小众书籍。关于唐山书店,有太多回忆,曾经在这里,一呆就是一整个下午加晚上,我记得本来只是来找一本课程用书,却被另一本不相干的书吸引过去,又接连看了好几本,竟然忘了时间

大概唐山书店对于读书人来说,就像是一个桃花源,身处书海之中,自然也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除了唐山书店,我还喜欢去茉莉书店和胡思书店「淘宝」。茉莉和胡思颠覆了我对二手书店的想像,原来二手书店也可以装修如此精致典雅,尤其是茉莉。茉莉书店入口处设有估书台,接收人们带来的二手书,一些区域需要拖鞋进入,人们席地而坐,肆意读书。虽然书店装潢精致,但图书的售价并不昂贵,我在这里挑选了好几本胡适的集子,现在都还陈列在书架上,每每翻开这几本书,便想起那段在台北生活的日子,仿佛还带有一点茉莉花香。

除了这些书店,还有专卖旧书的古今书廊,卖英文书书林书店,卖宗教书籍的真理书房,卖绘本花栗鼠本馆,卖女性书籍的女书店,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我常常告诉去台北上学或者旅游的朋友,如果你爱书,就去罗斯福路吧,把你在台湾的一半时间,一大半时间统统留在这里,对于爱书的人,这里就是天堂,它满足你的一切,它满足你最初始的求知欲,满足你灵魂最深处的感动。

成府路书店特写

北京和台北有不同的城市文化,孕育出属于自己特色的独立书店。近些年,「诚品模式」带动大陆的实体书店,重新规画自身空间,并转向多元化经营战略。如南京先锋书店,成都、大连的方所书店,还有遍布各地的西西弗书店,都是这类书店的代表。实体书店的复兴热潮带动了更多人走进书店,享受自己的闲暇时间,但要说起北京的独立书店,爱书的人有自己的回忆……

在成府路和中关村大街上,风入松书店、国林风书店和万圣书园并列为三大学术书店。其中,风入松书店开业最早,后来的国林风、野草、万圣书园、雨枫书店、晨光书店和豆瓣书店,大家都「挤在」这条路上,各自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如同温罗汀书店的不同样态,成府路上的书店也「各有专长」,如豆瓣多卖旧书和一些经典书、畅销书,野草的书籍折扣较大,也卖教材,雨枫书店则类似台北女书店,是一家女性书馆,而晨光书店专营宗教类图书

我不仅是这些书店的书友,还身体力行,去探访这些书店的历史,尤其是豆瓣书店。豆瓣的老板小邓小卿是一对夫妇,曾经都是风入松的店员,后来他们在成府路上开了这家豆瓣书店。豆瓣的书多来自各大出版社的仓库,小卿亲自去挑选。选书是他最在意的环节。他在大学念的是中文系,因此他挑选的书籍,多是自己熟悉的人文社科类,有不少旧书。有趣、有深度、足够经典是他选书的标准。

小卿常和前来采访的媒体谈起2010年夏天的「抢书」事件。当时他花了一万多元从中华书局「抢购」回一百多本特价古籍,拉回书店已是凌晨,回来一看,「谑,那阵仗,可惜那会儿没有直播行业!」--书店门口本就不宽敞,摩肩擦踵地站满了人,多是附近学校的师生,提前听到古籍到货的消息,赶来「抢书」。

电子商务逐渐兴起

书刚到时先是混乱,接着人群安静下来,有人帮着把书运到书店后部的狭小仓库里,然后拆包。拆出一本,里间的人喊出书名,要买的人则在外屋回应,书再被慢慢传递到买书人的手中。

那时的成府路,像极了一个文艺的理想国。独立书店、地下酒吧、不同类型的咖啡馆,两所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诗人、民谣歌手、艺术家、知识分子,这些身分迥异的群体共同在成府路上搭建起一个试验场。人们在这里谈论后现代,谈论疯癫与文明,至于后来兴起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等,还在旁边的中关村大街悄悄酝酿。

台湾独立书店依旧兴盛的样态不同,在大陆,特别是北京,怀念过去并不能让小邓和小卿填饱肚子,如何继续存活下去,才是更现实的问题。(待续)

(之秋/北京清华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