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龙应台让宝藏岩慢慢述说
大陆游客的「台湾情结」除了人文、美食、美景之外或许还包涵老兵、眷村等话题。(作者提供)
中国大陆游客的「台湾情结」除了人文、美食、美景之外或许还包涵老兵、眷村等话题。如果说1949是海峡两岸分水岭的话,那么1949与老兵与眷村与乡愁与台湾人与外乡人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台北人文气息浓厚的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附近,有一个昔日违章建筑聚集的村落——宝藏岩。
台湾的宝藏岩原本是靠着虎空山北麓山坡建起的一座山寺,1960年以后,从中国大陆迁移到台湾的军人以及驻守当地的老兵、退役军人、弱势族群纷纷进驻到宝藏岩,依山建起了大量违章建筑,这些被称为「眷村」的建筑层迭不一,交错密布,后来延伸竟达4公顷、200多户的规模。
历经40年后宝藏岩村落老旧加上年久失修,生态环境也无法负荷激增的人口,人们的生活品质开始降低。对于这样的聚集部落该不该保存、原住户安置等问题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
时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龙应台集社会各方人士、团体的讨论与研究,推动了一连串的聚集部落保存方案,最后,宝藏岩才得以保存下来。
确切的说,宝藏岩是60年代台湾的违章建筑,是层层迭迭的狭窄屋舍,是保留着台北几代人居住记忆的一个聚集村落。屋门口的老树、一块块奠基的河边大石头、一层层石梯都留下了外乡人家的欢声笑语和乡愁与苦涩。
在宝藏岩的村落旁有一「安宅」上面写到:安伯伯来自湖南省,民国五十年左右来到宝藏岩,租房子,原居住在230巷38号。整建后,换居现址。现住处房由陈家所自立建造,属于第一批迁移至宝藏岩的荣民。
台湾宝藏岩或成为历史1949意义上一个人文活化石,曾经书写这历史的人们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我们走访宝藏岩的那天,刚好在村落的路边排档一角遇见了徐伯伯,徐伯伯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或者他准备吃午饭。
乘着空档时间,我们一行人与徐伯伯闲聊起来。
徐伯伯在宝藏岩眷村已经住了20多年,祖籍山东省,是1949后从中国大陆来台湾的军人,当年他是17岁少年。我们的话题自然聊到他是如何来台湾的,当时他经历的战事情况等,历史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但是,徐伯伯说起当时的经历似乎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那些年,他经过的每一城市,经历的每一次大小战役,都如数家珍细细向我们道来。显然,徐伯伯是一位健谈的老人,从历史到如今,他都没有忌讳地聊着。
在告别徐伯伯之后,离开了这个给我们每一个人都留下深刻印象的台湾宝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