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李隆基的三风流

西安钟楼附近的老字号商家。(中新社资料照片)

蒙曼说唐:玄宗 上+下》。(麦田出版提供)

编者按唐玄宗,是大唐从极盛到衰颓的分水岭,透过蒙曼教授的《蒙曼说唐:唐玄宗》详尽解读与独到观点,揭开唐玄宗的功与过、得与失,写尽传唱史册的一段缠绵长恨歌!蒙曼从事业风流情趣风流、爱情风流三方面阐述了唐玄宗不凡的一生,尤其对唐玄宗与中国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的爱情做了细致入微的客观解读--观沧海,歌大风,能文能武;赏名花,对妃子,亦醉亦仙。并为读者开启大唐盛世的锦绣华章,再现玄宗一生的起伏跌宕,吟唱帝王爱情的荡气回肠。

看中国历史,常常觉得宦官都不是好东西,总在皇帝大臣之间挑拨离间、招惹是非。但是高力士非但不挑事,反而主动沟通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想法和感情,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说起唐玄宗李隆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伴随着他的一生,有三个标志性符号深入人心。

第一,大唐王朝。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声威赫赫,远播海外,所以现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地还叫唐人街。第二,开元盛世。这是大唐这个黄金时代里的黄金时段,也是中国历史上盛世的典范。第三,杨贵妃。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一生经历极具传奇色彩,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在民间的知名度不亚于玄宗本人。这三个标志性符号都和唐玄宗息息相关。他是让大唐王朝走向颠峰的皇帝,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也是大美女杨贵妃的丈夫。李、杨二人郎才女貌的爱情佳话,正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可以说,唐玄宗就是大唐的形象代言人,他的形象,本身就意味着锦天绣地、盛世华章。

那么,唐玄宗到底是什么形象呢?以四个字概括,就是风流天子。注意,这个风流,可不能简简单单理解为私生活浪漫、风流成性,而应该理解成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所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

那么,唐玄宗到底有哪些风流之处呢?我给他三个概括:事业风流,情趣风流,爱情风流。

事业风流:政经文化成就

唐玄宗前后当了四十四年皇帝,此后又当了六年太上皇,当时号称五十年太平天子,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在他的治理之下,当时的中国在各个领域都臻于极盛。

先看政治领域,有几个标志性的成就引人瞩目。首先就是君明臣贤的政治空气。怎样才叫君明臣贤呢?唐代笔记小说《次柳氏旧闻》里记载了这样一则佳话。开元初年,唐玄宗刚刚任命姚崇宰相。有一天,姚崇拿着一批郎官名单来找唐玄宗,意思是问问皇帝任用这批人合适不合适。结果,他把名单念了一遍,玄宗只是看着房梁,不说话。姚崇不明就里,又问了一遍。玄宗还是看着房梁不说话。这样一来,姚崇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非常惶恐地退出去。他一走,玄宗身边的大宦官高力士就劝谏唐玄宗。他说:您刚当皇帝没多久,宰相奏事,您应该当面回答人家行还是不行,怎么能够不理人家呢?唐玄宗回答:我让姚崇当宰相,他有大事自然要和我商量,小事自己决定就可以了,任命五品郎官这样的小事,我有什么必要一定去插手呢!高力士听皇帝这么一说,明白了,赶紧跑到姚崇那里,告诉他,皇帝不是轻视你,那是信任你。那么,姚崇听了之后是什么心情呢?根据记载,他是「且解且喜」,理解了皇帝的心思,也很高兴,从此办事就更有主见了。

这件事能反映什么问题呢?就是君明臣贤。唐玄宗虽然年轻,刚刚三十岁,但是识大体,知道自己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能够信任宰相,是个明君。而宰相姚崇虽然久负盛名,年纪也六十多岁了,但是知道尊重皇帝,不敢专权。还有,我们看中国历史,常常觉得宦官都不是好东西,总在皇帝和大臣之间挑拨离间、招惹是非。但是高力士非但不挑事,反而主动沟通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想法和感情,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所以,和姚崇一样,也是贤臣。有了这样的明君贤臣,朝廷、内官还有皇帝这三种自古以来就难于摆平的势力不就和谐了吗?这则小故事之所以千古流传,就因为它反映了玄宗时代这么一个让人缅怀的政治特色。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空气,所以当时不仅有一代英主唐玄宗,还有千古流芳的贤相姚崇、宋璟,甚至还有号称千秋忠义的宦官高力士,整个政坛可谓群星闪耀。这是第一个标志性成就。

第二个标志性成就是彪炳史册的典章制度。我们现在既讲究德治国,也讲究依法办事。因为如果把社会进步仅仅寄托在几位明君贤相身上,就很有可能人在政在、人亡政息。只有把彰显人类智慧的政令制度化,才能保证它长期稳定地惠及人民。唐玄宗时代文治昌明,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典章制度建设,像中国最古老的行政法典《唐六典》、最完备的礼仪规章《大唐开元礼》、都是在玄宗时代修成,这就保证了社会长期、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

长安全世界心脏

第三个标志性成就是崇高的国际地位。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仅应该从纵向的角度跟历史比,更应该从横向的角度跟周边国家比。当时的唐朝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首都长安也因此成为全世界的心脏。大量的商人、使者、留学生、学问僧经由陆路和海路汇集到唐朝,云集于长安、洛阳等大城市。

大家都知道李白有一首诗叫做《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个牵动李白情思的晁衡就是日本留学生,原名阿倍仲麻吕。开元五年(七一七年),十九岁的阿倍仲麻吕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后来考中进士,赐名晁衡,在唐朝作官,一直当到了从三品的秘书监兼卫尉卿,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晁衡前前后后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四年,经历整个开元、天宝盛世,直到七十三岁时在长安去世。晁衡素负诗名,与当时的大诗人李白、王维等都有诗文唱和。其中,晁衡《衔命使本国》诗云:「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近,若木故园邻。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这首诗家喻户晓,是对王维的回赠。(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