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律师才有前途!」 选择职业到底该不该听父母的?

▲当律师才有前途?选择职业到底要听父母的,还是听自己的?(图/达志示意图

文/《走进哈佛大学心理咨商室》/时报出版

职业选择是人生的重要抉择之一,父母的期望时常与子女的选择发生冲突。心理咨商人员应在帮助案主认清自我的同时,增强其与父母的心理沟通。心理咨商人员应注意不要充当父母与子女冲突的仲裁人,而是当调和人。

嘉慧是美籍华人,正在读哈佛大学四年级,性情温和,举止娴静,说话慢条斯理。她来找我谈职业去向问题,同是华人,我们之间的对话基本上用中文。嘉慧自幼喜欢文学,写作能力不错。上哈佛大学后,在学生自办的报纸Crimson 当记者,最近被提拔为副主编。同时,她不断投稿给美国某些很有影响的报纸、杂志,很受一家妇女杂志主编的青睐,几乎每投必中。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或专栏作家,可惜她的父母(特别是她的父亲)并不这么想,他们给嘉慧两个选择,一个是学医,另一个是学法律

现实社会,该如何选择职业?

嘉慧的父亲是医生叔叔是律师,当初两兄弟由台湾来美国留学时,一个想学文学,一个想学艺术,结果都没有按照原先的兴趣行事,而是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另外选择了专业方向。由此,嘉慧的父亲时常教训嘉慧说:「美国是个很现实的社会,最现实的事情就是钱。有钱就受人尊重,没钱就受人鄙视。而挣钱最可靠的两个行业就是医生和律师,妳知道吧。」

嘉慧有一个姐姐在父母所给的选择下决定学医,正就读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有鉴于此,父母希望她能像姐姐那样听话,选择上哈佛法学院或医学院,毕业后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但嘉慧的梦想是成为知名作家,写几本畅销书而立足于文坛。她对写作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与期盼,自言生活最温馨的时刻就是坐在电脑前写文章的那一刻。可惜,嘉慧的父亲不能分享她的作家梦,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她什么时候申请哈佛大学法学院。

▲法律示意图。(图/达志/示意图)

沟通与倾听

嘉慧不知如何是好,一脸愁容地坐在我面前,不断问我该怎么办。我一再解释只能帮忙让她自己做出决策,却不能替她决策。无论我替她做出什么决策,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妳爸爸为什么这么强求妳学习法律呢?」

「还不是因为当律师工作稳定、赚钱多。而且我老爸有一个理论,就是华人想在美国社会立足,就一定要打入主流社会。他认为做个小商小贩、办报编杂志的工作,都不足以做个堂堂正正的美国人,不会被人瞧得起。美国是个很现实的社会,有钱,就会有人来巴结你、尊重你;没钱,人家就会排挤你、歧视你。如果想在美国社会过『人上人』的日子就要上法学院或医学院,懂吗?」

「那妳怎么看呢?」

「我承认老爸说得蛮有道理。台湾的许多亲戚都很羡慕我老爸在美国当医生,赚那么多钱。但我觉得做律师、医生,都是男生要做的事情,女生没必要活得那么辛苦啊。你不知道我老爸这些年都是几点下班?都是晚上八、九点钟!我才不愿意像他那样过一辈子早出晚归的日子呢。还有,我最害怕在公众场合讲话,可是做律师一定要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与人辩论,我的口才没有那么灵光。」

「那妳爸爸怎么想?」

「他总是说叔叔当初也是很胆怯的人,他现在却变得非常擅长讲话,还说叔叔最初来美国曾想去学戏剧,是他逼着叔叔改学法律的。现在叔叔特别感谢爸爸,说是我爸爸把他带上了正途。特别是我婶婶长得像个大明星似的,要不是叔叔学法律,她才不会嫁给叔叔呢。」

「所以妳爸爸也要把妳引入正途?」我笑问嘉慧。

「对呀!但我就是不喜欢当律师。学法律要背那么多法律条例,而且每次打官司都要钻研原来法律条文的空洞,制造出新的条例。难怪美国法律有那么多条例,就是大家都想在打官司中制造出新的法律条例。如果大家都按现有的法律条例办事,不就省事了吗?」

「看来妳对美国法律挺精通的。」

嘉慧不好意思地笑了,接着说:「我就是不喜欢法律,可是爸爸总是拿叔叔来压我。说我在报社当记者或编辑,一年不过挣个三、四万美元;如果去当律师,起薪最少也有七、八万。十年之后,记者的年薪顶多涨到八、九万,而像样的律师起码会挣四、五十万。爸爸说叔叔的年薪已经超过他了,可是他比叔叔早工作三年呢。」

「那妳怎么看呢?」

「我还是喜欢写作!」嘉慧答道。

接着她反问:「你怎么看我老爸说的这一切,你觉得我老爸的话有没有道理?」

嘉慧这么一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做为一个留学生,我很能理解她父亲的话。来美国求学这些年,曾经做过三十多种打工,深知赚钱不易,也明白上哈佛法学院对一个人的前途意味着什么。要是再给我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说不定都会去学法律。

嘉慧尚年轻,未曾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梦幻。她既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用心,也不能完全体会父亲这些年来经受的磨难和委屈,把从事律师和医生职业当作「男生的事」,显然是淡化了这两份工作的实际意义。嘉慧的父亲在美国社会是成功者,讲的话也是由衷之言,的确,在美国当律师和医生是步入富人社会的「金光大道」。

我想,如果我与嘉慧父亲相会,会有不少共同语言。

另一方面,做为咨商员,我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案主判断、处理当前的问题。尽管我能够认同嘉慧父亲所讲的道理,但不能让这种认识影响对嘉慧的态度,那样我将会成为她父亲在哈佛的代言人。为此,我要帮助她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帮助她更好地认清自我,确定适合能力和兴趣的职业发展方向;二是帮助她与父母亲更好地沟通,使彼此多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毕竟嘉慧是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应该帮助她提高自己的决断能力,透过此次咨商经历增强自己的独立性,而不是对他人的依赖。

想到这里,我反问嘉慧:「那妳希望我怎么回答妳的问题呢?」

嘉慧沉吟了一下说:「当然是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心思,因为被勉强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总是感觉不好。小时候,我老爸曾强迫我去学钢琴,结果我也没学好,直到现在一听到别人练钢琴,还感到头疼。」

「妳是想让我支持妳的想法,将来成为知名作家,是不是?」我插嘴说。

「对呀!」嘉慧脸上绽出开心的笑容,神情表明了她的态度。

「我可以理解妳的心思,但妳能理解妳老爸的心思吗?」

「你指的是什么?」嘉慧不解地望着我,笑容瞬间即逝。

「我的意思是妳老爸苦口婆心地劝妳上法学院,到底为了什么?妳有没有认真想过?」

「哼,还不是想让我多赚些钱,像叔叔那样,让大家羡慕。」嘉慧噘着嘴说。

「就这些吗?」

嘉慧眉毛一扬说:「还能有什么呢?说实话,有时候我在想,爸爸一再要我去上法学院、当律师,是不是怕我将来赚钱不够花,去向他讨钱。」

「妳有没有坐下来与妳爸爸认真谈一谈,他为什么要让妳上法学院?」

「躲都来不及,干嘛自讨苦吃。」嘉慧有些愠怒了。

「妳总是这样躲避妳爸爸的追问,能躲到哪一天呢?」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我又不是没有谈过,可是老爸根本听不进我讲的话,你叫我怎么办呢?」她真的有些生气了。

望着嘉慧生气的样子,我半开玩笑地说:「真生气了?我知道妳想当作家的心思,但如果不好好与老爸交流想法,他又怎么会理解妳的心思呢?如果妳不好好地尊重妳父亲,汲取他的人生智慧,他怎么会反过来尊重妳,理解妳的梦想呢?」

嘉慧试探地问:「你是说我应该主动出击,让爸爸感到我真想理解他,想听他讲话,而非一定要接受他的要求,那样爸爸就会愿意多听我讲话,是吗?」

「妳的悟性真好耶。」我学着用台湾腔笑着回答她。

嘉慧听了也笑了。

就这样,我与嘉慧商定,趁两个星期后的春假回去和爸爸好好谈谈,主要听他讲话,让他把为什么想让她上法学院的原因说清楚,并尽量不与他争辩。为了帮助她和她爸爸沟通,我还做了角色扮演,由她当父亲,我当她,向她示范怎么做一个很好的听者。

▲和家长好好沟通彼此对于将来职业的想法,才是让彼此都能为最后结果信服的方式。(图/Pixabay)

主动出击的威力

春假过去,嘉慧来见我。寒暄之后,我问她谈得怎么样。

「唉,我是认真听爸爸讲话了。他起初很疑惑我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听话,称赞我懂事了,知道怎么讨老爸欢心。他说我从小就很有头脑,是一块当律师的料;希望我当律师是想让我成为成功的美国人,让人瞧得起。他知道我对法律不感兴趣,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当初叔叔也对法律不感兴趣,可是现在兴趣可大喽,钱也是大把大把地赚......」嘉慧滔滔不绝地讲。

「妳觉得这次交谈对你们的想法沟通有没有什么帮助?」

「还是有的啦。」嘉慧噘着嘴说,「至少爸爸现在说话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激动了,也能听得进去我的话了。爸爸说他不想让我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而是成为现实主义者,因为美国社会不需要理想主义者。爸爸说他最关心的事是如何让我的事业成功,那样人生才有意义。」

「噢?这倒很有趣。妳爸爸说他最关心的事是如何让妳的事业成功。他以前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没有啊。」嘉慧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问。

「这句话很重要啊,也许这是妳此次与爸爸恳谈的最大收获呢。」

「怎么说呢?」

「表示妳爸爸开始理解妳了。」

「我还是不明白你的意思。」

「妳想想看,妳爸爸原来认为只有当律师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而现在他说最关心的是让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但他并未说这个事业一定是当律师。妳不觉得这是很大的变化吗?」

「真的耶,我也觉得老爸好像松口了。如果真是那样就太好啦!」说着嘉慧拍起手来,接着又说,「我想起来了,爸爸还说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专心去做,总会取得成功。难道他真的改变主意了吗?」

「无论怎样,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因为妳和爸爸可以真心地交流想法了,真替你们高兴。」

「哇,我真是太高兴啦!」嘉慧兴奋得脸都红了。

「妳觉得是什么使妳爸爸开始转变态度?」

「还不是像你说的那样,要多听多理解。」嘉慧学着我的口吻,嘴角上掠过一丝不好意思的微笑。

她又说:「我明白了你所讲的主动出击的威力了。人都是你先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虽然是一家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以前我对爸爸讲的话就是置若罔闻,结果使他不厌其烦地讲上法学院的事情。现在我认真听他讲话,他反而不再像以前那么固执了,人真是好怪呢。」

「所以说,沟通是打开人心灵之门的钥匙。」

接下来,我与嘉慧进一步讨论怎么获得事业的成功来促进她与父亲的想法交流。我要求嘉慧将自己在写作与当律师两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罗列出来,分析在哪一边获得成功的机率更大,然后再与父亲交流想法。我们又做了角色扮演练习。这次,由我扮父亲,她扮演自己,我尽量提出各种难题,并帮助她分析怎么回答才合适。

准备充足后,嘉慧趁周末回家见父亲。临走时,我打了电话给她,问她有没有信心谈好。

「有啊,我是要向爸爸比较两种职业的利弊,而不是要拒绝爸爸,所以我不用担心。」

「妳说得太对了。」我称赞说。

相互尊重的成果

过了那个周末,嘉慧来见我。一进门,她高兴地对我说:「爸爸终于接受了我的比较,同意让我先尝试当个作家,如果行不通再去上法学院。」

「真是太好啦!妳是怎样说服妳爸爸的?」

「我完全按照我们准备的对话交谈。我不再说自己不去上法学院了,只是强调我从事写作行业的成功机率可能大得多,而且更适合我的性格和兴趣。同时,依照你的建议,我给他看了这些年发表的作品,他每篇都认真看了,夸奖我写得好,还亲了我。我感到爸爸其实蛮通情达理的,只是我以前太不尊重他了。我还告诉他若当记者一段时间再去读法学院,就会有更多阅历。你猜我老爸怎么说?」

「妳老爸怎么说?」我好奇地问。

「妳别嘴甜了,爸爸知道妳的心思。我这段时间也在反省以前的态度,以前实在是太勉强妳了,应该多给妳一点自由才对,妳妈妈一直劝我,干嘛让孩子这么苦。从今天起,爸爸不再强迫妳去读哈佛法学院,但妳一定要答应两件事:一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认真地做,争取做个成功者;二是不要放弃上法学院的打算,许多律师最初也做过记者,高尔副总统也做过记者 ......」嘉慧眉飞色舞地说。

嘉慧父女可以真正交流沟通了,我感到无比高兴。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将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及对职业的看法讲给她听,令她望而生畏。我更明白做为称职的心理咨商人员,首先必须是个人际沟通的专家。

在嘉慧的咨商过程中,我没有做任何心理分析,只是帮助她有效地与爸爸沟通想法,以对爸爸的尊重来换取他对嘉慧的尊重。这当中不但帮助嘉慧认清自我,也增强了她的想法与沟通能力。

嘉慧从哈佛毕业后,被美国很有影响的妇女杂志《魅丽》(Amazing )聘去当记者。临行前,她打电话给我,说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我这个来自中国的「辅导大师」,并说要把咨商过程写成小说发表。她还告诉我这段时间内一直藏着一个秘密,就是我长得有点像她的叔叔,所以更不会忘记我的。

「我也不会忘记妳这个一口台湾腔的未来大作家,希望能很快读到妳的小说。」

「哈哈......」话筒那边传来她悦耳的笑声。

▲《走进哈佛大学心理咨商室》。(图/时报出版)

本文摘自《走进哈佛大学心理咨商室》,时报文化出版。作者介绍:岳晓东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分会首任会长,中国中央电视台特邀心理专家。受聘为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

岳晓东博士在心理健康、创新心理、咨询心理、幽默心理和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有大量研究,成绩斐然。先后在国际间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影响深远。

着有《少年我心》、《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等心理学科普读物,深受读者喜爱,长年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