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热闹程度如巨城! 新竹「东门市场」10组年轻创业家进驻

新竹政府征选10组年轻人进驻「东门青创基地」,一改过去肮脏、阴暗的传统市场印象。(图/新竹市政府提供/下同)

记者陈俊宏/新竹报导

位在新竹市旧城区的「东门市场」,是近来网路上讨论度最高的传统市场,对于平均年龄30、40岁的新竹在地人来说,东门市场是充满儿时回忆的地方,当年的热闹程度就跟现在的巨城百货一样。

第一代的东门市场,当时称为「新竹市场」,设立时间为明治33年(1900年),当年风光启用时,全台第一大报《台湾日日新报》还曾撰文报导;第二代名称仍沿用「新竹市场」,设立时间为明治44年(1911年),规模为日治时期全台最大,甚至超越1908年落成的「台北新起街市场」(西门町红楼)。

1977年改建成集合市场后,也是新竹「第一座」拥有手扶梯的市场,是当时全新竹最现代化购物商场,但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人潮却日渐萧条。直到新竹市长林智坚上任后,与清华大学「开门工作室」合作,加上原本就在旧城区活跃的年轻人,集合众人之力,让市场活化出现契机

▼东门青创基地内的「暗香糕饼铺」,连林智坚都爱吃。

▼新竹在地年轻人开的「Dye业」可体验蓝染,名称莞尔,是老板连威棣待业时所发想的。

如今,白天的东门市场就像其他传统市场一样,从生鲜蔬果鸡肉猪肉、调味料等,都可以在一楼一次满足。这些老摊位至少都有2、30年以上的历史,不论是老板或老板娘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东门市场也许就是他们「创业」的地方,虽然市场人潮不如以往,但他们依旧坚守在这里。

白天摆着蔬果杂货走廊,到了夜晚,开始卖起泰式料理、日本料理、创意面线,还有美酒咖啡,在A店还能点B店、C店的食物,摊位间感情活络,发挥「共享、共好」的精神。在旧城区工作的上班族,下了班到东门市场晃晃,已经成为一种新流行。

▼新竹市政府举办「东门趴踢奈」活动,吸引不少年轻人参加。

▼新竹市政府征选10组年轻人进驻「东门青创基地」,齐心协力活化东门市场。

除了一楼,三楼也慢慢产生改变。2017年,新竹市政府投入200万元进行空间整理,再透过公开征选,选出10组年轻创业家进驻,当中有蓝染体验、糕饼甜点园艺植栽、金属饰品广告设计等,仿佛又找回30、40年前,一群年轻人在东门市场打拼的画面。30、40年前,东门市场是新竹市消费的亮点,多年后,在众人的齐心翻转下,不仅是亮点,还是旧城区的经典

新竹市政府今年已编列2000万元预算,针对东门市场进行耐震补强,也会投入环境改善,包括照明、粉刷、地坪整理、新设置入口意象指标系统更新、漏水改善等;并考虑邀请艺术家驻村,让东门市场3楼的部分空间成为开放式展览空间,吸引各式各样的新竹人进入东门市场,感受独特的「新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