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初春缺水「大地震频率高」 中研院研究证实:与水文荷载有关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全台面临严重缺水危机,中央研究院发现,台湾西部季节地震活动度在每年2月至4月达到峰值,而在7月至9月下降到最低值,与每年季节陆地储水量波动呈现负相关,暗示季节水文荷重变化驱动地震活动度季节变化的主要机制,台湾东部深层地震的活动亦呈现同样的行为。

中研院研究发现干旱时地震频率更高。(图/记者林振民摄)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许雅儒近日研究2002年到2018年地震和地下水位关系,该议题借由分析地震活动度、地下水位、GNSS时间序列,探讨台湾地震活动和水文荷载之关系。

▲中研院研究发现,台湾西部陆地季节储水量变化与冬季初春地震发生频率有关联,这是由于陆地储水量减少、有利逆断层活动。(图/中央研究院提供)

许雅儒表示,台湾东部深层地震的活动和西部一样,干旱时深层地震活动频率较高,汛期地震活动频率较低,但台湾东部浅层地震活动度(<18 km)的季节变化,就和是否处于汛期没有关联,且无法流体在断层带的作用或孔隙液压变化解释,显示有其它的地震触发机制在诱发地震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许雅儒说,台湾今年面临干旱,之前气象局也曾说今年迄今的地震数目较多,也和研究理论吻合。研究约费时4年,未来将持续研究,探讨极端气候对地震活动度的影响。而该研究近期也登上《Science Advanc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