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决胜2013通路行销 谁领风骚?

如何在通路上掌握购物者的行为,进而找到精准的接触点?更重要的是,诱发他们的购买行为?

【文/郭彦劭 动脑编辑部

近几年,走进便利商店,有时会发现柜台旁有楼梯通往二楼,二楼各式桌椅一应俱全,有面向落地窗单人座,还有方形的四人座。里头有学生在念书,也有三五好友相聚欢笑;乍看之下,还以为来到连锁咖啡店。不只实体店面扩张,7-11强悍的物流系统,也串起网路上庞大商机,在人潮汹涌的闹区摆上图片和QR code,就像是一家小型门市,而且几乎不占任何空间。不但便利商店展现新风貌,一向以便宜日用品著名的超市,开始买起生鲜食材,还能用手机App教顾客如何用食材组合成一道好菜,甚至连量贩店都开始卖起原本只在网路上贩售餐券、SPA券……。根据经济部统计处2012年12月公布的调查台湾1到11月零售业整体营业额超过新台币9,300亿元,其中便利商店较前一年成长9.1%,成长幅度最高,在零售业的市占率达26.1%,直追长期营业额居冠百货公司。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长潘进丁甚至认为,通路的版块开始转移,未来便利商店的营业额有机会超越百货公司。随着各类零售通路不断扩张领地,彼此的界线也愈来愈模糊,加上电子商务营业额不断攀升,让各大实体通路也开起云端商店。 在虚实通路竞逐的时代,品牌要如何在销售的最前线,打赢最后一哩的战争?如何创造消费者美好的购物体验,让他们花钱手软?除了产品要够好外,在通路行销上有哪些关键因素?

关键1用社群影响购物决策

澄禧广告总经理吴思颖认为,包括社群媒体、OR code、LBS定位服务,甚至LED互动看板数位科技,都是现今通路行销的好帮手。但品牌经营者对于社群媒体一向又爱又怕,爱的是顾客都在上面活动,有时候靠着口碑传递,竟收到出乎意料的成效;怕的不光是出现负面评论,还有苦恼该怎么把粉丝团上的人带进通路,有时还会怀疑,粉丝团是否真的创造业绩?2012年9月,美国芝加哥一家专注数位及通路的行销公司 Ryan Partnership,调查在不同数位工具中,哪些工具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让消费者买了从未购买过的品牌或商品,结果有36%的消费者表示,零售通路的社群媒体,对他们的影响最大。接下来则是App及品牌的社群媒体,同样有32%的影响力。进一步分析,有22%的消费者,因为看到通路社群媒体的介绍,买了非计划中的商品;15%的消费者表示,因为社群媒体,让他们花比预期更多的钱。灵智精实总经理黄逸华表示,社群媒体是行销很重要的一环,但如果没有妥善经营,反而会有反效果。她提醒品牌经营者,应该把握即时回应、经常发文、随时监控几项原则。

关键2提供个人化服务

除了社群媒体,由行动载具掀起的通路商机,也如火如荼展开。2012年美国尼尔森数位消费者调查(Digital Consumer Report)发现,有29%智慧型手机使用者,会利用手机从事与购物有关的活动。其中有38%会在店内用手机比价,38%会用手机版网页或是App浏览商品,32%会搜寻商品的评价,还有24%会用手机搜寻或使用折价券。或许有人觉得美国的风土民情和台湾不同,数据仅供参考,但无独有偶,2012年11月资策会FIND/经济部技术处「科技化服务价值链研究与推动计划」,针对台湾提供行动服务的业者进行调查,有97.5%业者认为,未来行动行销的主要功能是引导消费者线上购物;85.7%表示行动行销可以引导客户到实体商家。可见不管是虚拟还是实体通路,行动载具似乎都可以在引导消费的最后一哩路,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期完整内容请见《动脑》2013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