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TW/大陆基层交流「吹台青」 台籍科技特派员扮要角
文/郑文翔 图/多维TW提供
今年初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中提出「习五点」,其中第四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中再度强调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而台籍「科技特派员」协助解决大陆农业问题,可说是融合发展的最新试验。
今年1月16日以来,已有16名台湾人在福建漳浦县担任农业「科技特派员」职务。新华社还特别点出其中之一的台籍特派员蔡志阳自2013年起,即已在漳浦县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工作,而特派员的头衔也让他在地方推动相关工作时,得到加分效果。
「科技特派员」是中国大陆于1999年起设置的职务,主要任务是向基层农业提供「农业帮扶」。该职务是由各地党委和政府选派,深入农村并协助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按照市场需求与实际需要,协助科技成果转化与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等相关工作。各级政府皆设有科技特派员。特派员须要进入农村第一线,除了要下村到户、填写工作日志外、尚须做工作汇报联系,不过也有生活补助费与交通费。
其实,自2014年迄今,除了前述的农业科技特派员之外,福建省厦门市也聘请了逾60位台籍人士出任「社区主任助理」职务;福建平潭也聘请了7位台湾人担任「村(居)委会执行主任」。基本上,这些职务的功能,就在于协助大陆进行基层治理工作与改造。
事实上,不论是「科技特派员」、「社区主任助理」、或是「村委会执行主任」,其实都是因这些人确实具备了特定的经验与知识。台湾不论在社区治理或是农业科技的发展,在台湾可说是臻于成熟,确实有优势提供中国大陆参考借鉴,因此大陆愿意吸收这些专才,对其基层治理进行改造,是对台湾某种程度的肯定。
当然,台湾内部对于这些远赴大陆担任「村官」或协助农业发展的台湾人做法,有所质疑,除了认为这些人有被统战的疑虑、且有违反《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之虞,更可能让台湾农业技术因而被大陆剽窃、甚至使台湾丧失原有优势,其实这些想法显得故步自封,台湾有足够的条件,更有自信地面对两岸交流。
大陆政协主席汪洋,过去曾在与台湾民众座谈时表示,「两岸交往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并且特别举出像是台湾的「里长」制度是从历史一脉相承传下来的,但如今的大陆没了,台湾却还存有。由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大陆确实在基层治理面临某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反而台湾具有长处,能够对其提出帮助。
最新投入参与大陆地方治理相关活动的「科技特派员」,目前多是从已在福建漳浦从事农业相关事业、且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台湾人与部分台商中选出。据了解,台籍「科技特派员」与一般的大陆特派员不同,不必汇报工作情况,也没有绩效指标,每年则有人民币3,000元的交通补贴;不过,台籍科技特派员仍须「下村到户」。
也就是说,大陆透过为台湾人量身打造出的职务、提出比大陆正常待遇更丰厚的薪资(如社区主任助理当地人士薪资为月薪2,000人民币左右,台籍的则在试用期就有10,000人民币、之后年薪约有15万人民币)、给予台湾有经验的相关人士发挥的空间,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人赴陆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33条中规定,「台湾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不得担任经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会商各该主管机关公告禁止之大陆地区党务、军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机关(构)、团体之职务或为其成员」,且2004年时即已公告「村级行政组织」在禁止之列,但包括「科技特派员」等职务,似乎游走在灰色地带。
然而,当大陆愿意吸取台湾的基层治理与农业经验,撇开统战思维,事实上也代表大陆承认台湾在某些领域确实领先,台湾更可以把握此机遇,向大陆输入更多台湾经验。必须承认的是,许多台湾人确实都将大陆对台策略简单定位成统战,以负面思维看待两岸交流。但若能借此机会互相激荡、共同进步,对两岸关系其实会有正面的影响。
田野工作方式 可深入理解大陆
综观大陆吸纳台湾人担任「科技特派员」、「社区主任助理」等职务,一方面让他们所学与经验有新的发挥管道,另一方面,大陆也透过这些有经验的台湾人协助处理其内部所遭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在「三农」问题及基层治理方面,确实面临到许多问题。而「三农问题」更是其中重中之重。自2004年到2019年,连续16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三农而来,更可看出三农问题确实是大陆亟待克服的一环。
因此,从福建漳浦开始,引介言语上没有沟通障碍、且在农业科技化较为领先、经验更丰富的台湾人作为当地协助处理农业问题的方式,成为大陆处理「三农」问题的新手段。
另一方面,社区也成为近年来维持大陆社会稳定的重要媒介。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2018年10月24日在视察深圳龙华区时曾表示,「社区工作要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同时,他还强调:「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社区工作者要履行好职责,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这些都是大陆基层治理迫切需要改善的地方,相关经验,台湾恰好早了将近20年。
1990年代开始,台湾就已展开「社区总体营造」计划,主要是让居住在相同区域范围内的居民,能够持续透过集体化的行动,处理所面对社区的共同生活议题,一方面解决问题,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让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环境间建立紧密联系。
也就是因为台湾拥有丰富经验,因此中国大陆在推行「新时代的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过程时,透过让利(较高的薪资)、名声(特派员、执行主任或顾问等头衔)、提供发展机会等途径,吸引台湾专才协处基层治理工作。同时,当这些人提供自己的经验、又能配合大陆各地不同的情况提出因地制宜的做法时,更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证。
对中国大陆来说,「科技特派员」、「社区主任助理」、「村委执行主任」所负责的工作,都是基层治理所遇到十分重要、亟须解决的问题。大陆在相关问题上经验较为匮乏、台湾则有相对长久与丰富的经验,因此,大陆借由人才吸纳与流动,让越来越多的台湾人能够深入基层,既能让台湾人更理解大陆,又可协助处理问题,实是「一兼二顾,摸蛤仔兼洗裤」。
当然,民进党政府绝不愿见到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因此表示要惩罚相关人等。然而,长远来说,两岸之间若能彼此协作、截长补短、互相学习,又有何问题?彼此之间若能理性思考,追求共荣共利,对两岸关系来说,才属正面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