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菜鸟报到! 新环境生存术
ILLUSTRATIONS:SOLEDAD TEXT:IRIS YEH
新年之后,是许多人离开舒适圈,到新环境工作的跳槽热点。但新工作就跟新情人一样,虽然刺激好玩,但中间免不了经历彼此探索、磨和、培养默契的阶段。这个阶段有时会很痛苦,甚至让妳开始怀念起旧情人的怀抱……面对新工作、新环境,妳准备好了吗?
妳的腿有点站不稳了,发现自己手心正在冒汗,当电梯门打开,要踏进新的办公室之前,妳的右脚往前、又往后了一步。
这个地方的颜色、声音、气味、影印机、电脑开机密码,都是陌生的。妳看着经过的每一个人,鼓起勇气准备好打招呼,但他们神色匆忙,似乎没有人有时间为妳停留——
‧他叫什么名字?(刚刚没听清楚,也不好意再问一遍。)
‧怎么设定公司e-mail?(先忍耐一下好了,看看维修人员等下会不会好心地想起我……。)
‧我该去哪里去吃午饭?(但周遭的同事人咧?)
‧我该去问直属主管我该做什么吗?(她好像正在处理一件火烧屁股的事情……。)
这就是妳上班的第一天。
别让第一天变成最后一天
也许该有人提醒我们:上班的第一天,没有人会为我们拉炮办派对。
但好消息是,妳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曾经在这个办公室里手足无措的人。
每个办公室里,总会有一两个人,在刚报到的初期,拿着茶杯环顾办公室,心里想着:「天哪!这里真的是我将工作的公司吗?他们喜欢我吗?欣赏我吗?我能跟他们好好相处吗?有一天我们会变朋友吗?」即使她们现在看起来,个个都是驾轻就熟的老鸟了。
这份对于新环境的恐惧,无关乎妳的工作年资,即便妳在这个业界已经拥有丰富的资历,要踏出舒适圈,转换新环境,仍然需要勇气。
去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永远会唤醒我们在国中第一天去学校报到的恐怖回忆——妳苦恼着要多酷才算刚刚好?盘算着要怎么才能让大家喜欢,又不要看起来像是个马屁精?
而办公室的情况,可能比校园更tricky,妳得要同时在融入与突出之间取得一个巧妙的平衡,既要对团队有所贡献,又不能让个人表现被忽略——这可是非常非常难拿捏的。
美国作家Richie Frieman说他在写《一出社会就该懂得职场微社交》这本书时,曾经针对了几个读者做访谈,发现上班第一天给人带给的恶心不适与紧张感,远胜过职场任何情况——就连面试本身,都没有这么大的威力。
他说:「上班第一天,妳被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但这可不是在星光大道上走台步,还比较像登山健行,要克服重重的挑战。而身为办公室阶级生态的新人,妳必须征服这个第一天,不让它变成妳的最后一天。」
抛开小媳妇心态
当然以下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妳打开电脑,面对干干净净的电脑荧幕,斗智满满!然而当妳准备好Fight时,下一个想法却是:「啊,然后咧?」妳才发现:妳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
更可怕的是,妳可能以为默默地坐在座位角落,就没有人发现妳的存在,然而就在忙着回朋友群组Line的同时,妳却不知道,那些假装把头埋首在文件堆中、忙着讨论公事的同事、老板,其实正在无声地打量妳。
面对这种第一天的尴尬,妳有两个解决方式:一个是等待那个好心的同事来救妳,就像拯救困在高塔上的长发公主;另一个方法是,自己想办法从高塔走下来。在这之前,妳必须认清一个现实,上班的第一天,并没有人在排队要跟妳打招呼,或等着对妳嘘寒问暖。
理论上,该有人来搞定妳的电脑,但更多的状况是,装电脑的同事可能弄到一半就被叫进会议室修投影机了;而录用妳的经理,原是该带妳的人,但她心底其实更期望妳是一个能够帮她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个拖油瓶。
不过比无助更糟糕的事,就是坐以待毙——当一个礼拜过去了,主管发现妳什么也没做,嘴上虽笑笑的说加油,但同时也会在心里默默扣了分数。这时候,连解释都显得多余。
「现在的公司要的多是即战力的战将。过去大家以为新人都有3到6个月的观察期,但实际上许多公司愿意给新人的观察期,只有9周。在这段期间,妳就像放大镜底下的蚂蚁,主管不仅会看妳是否能够完成工作,也会评估妳是否可以跟同事和睦相处。」
「有很多新进同仁,都期待别人该主动帮妳进入状况,但也许妳才是那个该主动的人:主动问问题、主动询问同事需不需要帮忙,不仅会帮助妳记住大家的名字、提早熟悉工作的内容,更能具体地展现妳的专业。」
「幸运的话,还会帮妳交上几个朋友。我们发现敢主动积极的人,他们的适应期永远会比被动的新同事更短。」律师事务所的人事主管Rene,跟我们分享她的观察。她认为,过份焦虑和小心翼翼,只会拖慢妳学习的过程。
从有样学样开始
有可能妳在旧公司已经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模式了,但是一旦到了新环境,妳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当成一只跟随大家的羊。
抛开那些旧有的逻辑和对新工作的假设,更不要对新同事说:「我以前公司都怎样怎样……」也许你们以前一到下午茶时间就会订珍奶鸡排,但这间新公司就算是午餐时间,大伙的屁股都还是牢牢地黏在椅子上——那么,妳就绝对不要站起来。
刚来的第一周,妳必须观察大家的作息:这间公司,大家都几点才下班?穿什么样的服装上班?是高跟鞋还是轻便就好?大家在座位上讲电话的音量是大还是小?同事间沟通的口气是怎么样的?这些细节,会拼凑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也许,跟妳熟悉的很不一样,当下妳甚至根本就觉得无法忍受。
但如果妳已经下定决心在这里好好待上个三五年,就要融入这个环境,而不是改变这个环境——至少,不会是在妳刚来的这半年。
而人类有天生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是超乎妳想像的。现在妳觉得难以习惯的一切,在一个月,甚至半年之后,妳就会觉得熟悉,而当妳意识到这件事之前,妳早已成了这间新公司的「自己人」了。
建立属于妳自己的气场
当灵长类学家想要知道哪些猩猩是一伙的,就会看他们谁跟谁坐在一起、分享食物,谁帮谁理毛,打斗时谁会保护另外一方。
每一个公司多多少少都会有小团体。菜鸟也许不必马上找到归属的团体,但是在刚进到这家公司时,妳至少要为自己找到一个盟友——主动地跟她攀谈、建立关系,在有问题的时候才可以照应妳。
别在刚进到公司,就急着想要得到最佳人缘奖。
Richie Frieman说:「去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妳要表现得讨人喜欢、好相处,但这不是要妳跳到桌上来一段单人脱口秀,或是寄电子邀请函邀请大家下班后去喝一杯狂欢。不过妳必须友善亲切,即使妳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外向活泼的人,也要努力去做,从保护壳走出来,跟同事聊聊天。」
别忘了微笑,这可以让人卸除防备。至于有些被认为是建立交情的捷径——聊八卦。
如果妳还是公司的菜鸟,就远离它吧!天下没有白听的八卦,说三道四,不仅会引起同事的戒心,也容易失去他们对妳的尊敬。
别急着用八卦交换朋友。真正在职场上建立深厚交情的朋友,都是自然地、慢慢地,从一次次合作关系与革命情感中养成。
同事就像妳的另一面镜子。不管是正面或是负面情绪,都是会感染的。用微笑和礼貌创造一个友善的气场,让大家自然而然想靠近。
菜鸟大忌
有时候妳太想要别人记住妳,所以积极过了头,但是下列这些举动,有可能会遭致反效果,让妳讨好不成反成讨厌。
1. 本位主义:不管妳多想脱离菜鸟阶段,别忘了妳的同事在这里已经熬很久了,他们值得妳好好地尊敬。尽量不要擅自去踩别人的地盘,因为人都有领域概念,若是被侵犯了,就会想要反击。
2. 特立独行:这的确能够让人印象深刻,不过也是个险招。妳也许想要在会议室用扩音器告诉大家,妳有一个多棒的Idea!但是如果是刚进到公司的菜鸟,最好先压抑抢功劳、或是改革公司旧习的冲动。
因为这时候妳说话还没有份量。先把分内的事情做好,进入信任圈之后,别人会比较想要听妳的意见。把这些好点子记下,等到妳发光的时刻,再把它们从口袋里拿出来。
3. 装熟魔人:为了想跟大家赶快熟起来,一到公司,就赶忙地要加别人Facebook……别了吧!上班的第一天,妳怎么知道别人已经准备好将她的私领域与妳分享呢?尤其这时候,妳们根本就还没建立起交情。
而且让还不太熟稔的人,因为Facebook而对妳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也是一件不太聪明的事。也许再过个两三个月,才是动用社群软体进阶同事感情的好时机。 (但可别在上班时间寄出交友邀请……)
4. 太做自己:很多老板都会说:「别拘束,我们办公室没有这么多繁文缛节,放轻松就好。」但事实上,办公室有许多潜规则、潜礼仪,存在于妳的会议室、茶水间、厕所里,可没有老板说的这么轻松。
若妳当真了,开始大打嗝、挪动别人放在冰箱里的东西、或是在占用洗手间跟姐妹淘大聊上班心得……这些白目举动,都会让妳的专业印象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