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话车/没有最完美的新车,只有最适合你的新车
▲「人在江湖闯,哪有不挨刀」,这对台湾车厂或是车媒来说都是如此。(图/资料照,以下同)
有一次周遭的朋友问我:「欸,我想买车,现在台湾哪一家车厂口碑比较好的?」我认真想了想,台湾现行还真的找不到一家没有被乡民酸过的车厂…。
当然,这不是讽刺台湾车厂「乌鸦一般黑」,只是不管你进口国产、日系欧系,严格检视一下,还真的没有一间车厂能在「高标准」的乡民「嘴」下全身而退;从最基本的车价、后勤维修、硬体零组件、钣件品质、候车期乃至于总代理人格操守,似乎都有机会成为乡民攻击、批评的一点。
▲我很认真地想过一轮,台湾车厂似乎没有一间是没被酸过的。
话说回来,也不能怪乡民「嘴里不饶人」,这些不幸成为箭靶的车厂,总是有些不良案例、前车之鉴,车厂一时之间想要洗白?或许总有赖时间为之检验。
抱歉扯远了些,回到刚刚的话题,我反问朋友为何要这样问;他只是面有难色的说,他想买XX牌(为保护当事人,刻意打码)的车,却又怕被周遭的其他朋友、家人嘲笑,总有些踌躇不定。
▲好啦,我自己买车的时候,也被笑过好几轮。
就我这种半生不熟的车线小菜逼的立场来说,被周遭朋友问到「买车事宜」这一档事;我通常第一个都会回答:「你的预算多少?」、「你的需求是什么?」、「你未来打算花多少钱养车?」,鲜少会反问:「那你对这XX车厂的评价如何?」
讲难听些,当你已经锁定某一家车厂、某一款新车的前提下,其实你自己心目中早已有个定数;这时候即便认真爬文、浏览车媒各式试驾开箱、甚至询问他人意见,多半也只是或多或少「加深」自己买「这款车」的念头,别人负评、好评占比为何,早已不是什么攸关生死的因素。
▲当你自己已经选定车款的时候,是时候别人评论如何,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也常讲:「没有最完美的新车,只有最适合你的新车。」以经济能力尚可的消费者来说,在既定的预算考量下,能购买的新车其实范围就这些,要是还要分心顾虑他人眼光及评价,那我真的认真建议,你还是多多利用大众运输工具吧…。
当然,买新车或多或少都得考量到早先提到的「前车之鉴」;变速箱、引擎抖动、钣件防锈、待料时间太久、甚至是早先传出的内装环保材质灾情,这类状况或许是在顾忌他人眼光之前,自己得先优先做好功课的;我们(车媒)能做的,也就只是告诉你「这台车之前有出过上述状况」,而不能打包票告诉你:「这辆车绝对不会出问题」。
岔出来谈,虽然坊间都说道:「小时不读书,长大当记者」,但秉持着身为车线媒体的「小小理念」,我还是尽其所能地在试驾报导上维持「相对客观」的立场,这辆新车进步在哪里、优势在何处,仍会尽量在文字当中呈现给大家;当然一辆车总会有不尽人意的小瑕疵或问题,这自然也势必得在报导当中公正处理。
或许总有些乡民或网友总会不屑一顾的说:「明明就是台破车,问题这么多,还说的这么神!」当然啦,要顺着民意、舆论的浪头站在第一线带头厮杀,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很显然地,大部分车媒总是选择了「与乡民相对」,这类迎风破浪的自杀式行为。
▲要粉饰太平或是趁着民意带头厮杀都很简单,但这并不是长久之道。
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尽量公正、客观地呈现平衡过后的报导;甚至是在问题发生的当下,即刻做出报导跟反应(如各式新车召回);我私自认为,即便背后总是孤独,但这就是身为车媒该做的事情。
简单说,其实真的不用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各位车友买车如此,我们报导亦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