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人格因青少年严重情绪失调 这些行为疾患是征兆
▲研究指出,有反社会人格倾向的人可能是在青少年时期就患有「严重情绪失调」。(图/达志示意图)
日前许多社会案件如捷运随机杀人、台铁爆炸让许多人认识了「反社会人格」。三军总医院精神医学部主任叶启斌指出,其实反社会人格的前身是许多人在青少年时期出现「严重情绪失调」,例如容易烦躁、发脾气和,据统计严重期续失调有10%会演变成反社会人格。研究也发现有这类人格的人可能与脑部功能发展异常有关,如脑部血流和血清素不足。叶医师举例一名患有躁郁症的高一男生因为情绪问题,不仅在学校被孤立,父母亲也因为忙于工作与孩子相处并不融洽,长期下来不仅会在校殴打同学,甚至出现了自残行为。叶医师指出,曾针对高中生做过情绪困扰调查,结果发现约有3%-5%的高中生有情绪困扰,近5成过动和躁郁症的问题,另外也有12%有行为疾患的问题,会出现「脾气差、自残或是伤害动物的凶残行为、和父母唱反调、加入帮派、偷窃和跷课、跷家」等问题。有这样行为疾患问题的青少年若不治疗,在短期影响上可能就会出现校园霸凌或严重的社会案件,长期影响则可能演变成忧郁症,且自杀比率也会比较高。
▲三军总医院精神医学部主任叶启斌。(图/记者赵于婷摄) 过去研究认为血清素与大脑的情绪调节有关,许多研究指出忧郁症患者脑部的血清素与正常人有所不同。叶医师说明,最新研究指出,血清素不仅调节情绪,也与冲动控制有关,发现在有冲动控制的行为疾患本身会有从小比较容易违规、破坏的行为、甚至有许多人是有反社会行为,而在研究的14名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行为疾患的患者中,几乎全部小时候都有过动症状,长大后会比一般人有较多的冲动问题。叶医师提醒,若孩子出现长期慢性的冲动性格、严重烦躁,如发脾气时会摔东西、甩门,容易有悲伤情绪或是对于负面刺激会有过度反应,且以上情绪躁郁行为一周超过三次就要注意是否为严重情绪失调。
而在诊断上可利用问卷检查,另外严重患者也会搭配情绪稳定剂治疗。另外,三总也将着手进一步研究躁郁症是否也和脑部血清素有关系,除了可协助各别诊断也可做个别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