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技战!探病政策大转弯 北荣研发「欧八码」让家属来

台北荣总疫情爆发后设置发烧筛站与问诊区。(图/记者一中摄)

记者严云岑/专题报导

新冠肺炎爆发4月余,随着境外移入趋缓,全民也暂时放下紧绷神经,迎接期盼已久的清明连假。就在连假开始的第一天,台北荣医务企管部主任李伟强却不敢松懈,自下午2时起,便紧盯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记者会直播,当指挥官陈时中一宣布,「即起所有医院禁止探病」,他马上从椅子上弹起,召集资讯团队冲回医院,向晚间6点的探病家属宣布禁令

让他心急的,不是4月1日才推出的「预约探病APP」还没正式上路就遭腰斩,而是眼前800多位探病家属,有人远从中、南部上来。让探病,有悖指挥中心指示;不让进,却显得医院不通情理。

晚间5点,家属陆续来到台北荣总中正楼门口,开始进行TOCC(旅游史、职业别、接触史、是否群聚)等检查,李伟强与护理部主任明金莲医疗事务组组长简淑芬等人都已在门口待命。排队红龙紧急架设新的告示牌,提醒患者:明天就不能探病了。

▲4月2日探病禁令一下,北荣涌入探病人潮。(图/李伟强提供)

政策与告示牌,果不其然逼出家属的眼泪。尽管院方网开一面,决定维持4月2日晚间6时至7时的探病,但有仍妇人哭道,「我爸就在ICU(加护病房),你以后不让我探病,有什么状况怎么办?」

家属的悲伤与焦虑,成了资讯团队加班的动力,在卫福部清楚规范探病原则后,资讯团队在清明连假期间,便针对APP「大动刀」,将原本的预约探病系统更改为「医疗探病系统」,由院方针对有需要的病患家属,主动发出俗称「欧巴马」的授权码,家属完成认证后才能入院。如此一来,不仅让探病者身份把关更加落实,也让北荣从疫情爆发以来就推出的科技防疫,多了一份人道的温馨。

科技防疫最早推 全因院长一句话

台北荣总医疗企划组4月17日召开资讯会议,针对APP系统做通盘回顾,并针对4月18日即将上路的门诊陪病简讯预约进行沙盘推演。会议主持者就是李伟强,他逐一回顾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医院配合指挥中心政策的作为。

1月中旬日指挥中心开放健保卡查询病患旅游史,是科技防疫的开端,而促成系统建置,则是源于院长张德明的一句话。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日前到台北荣总视导医院超前准备情形,左为医务企管部主任李伟强,右为院长张德明。(图/记者张一中摄)

「表单这么多,以后怎么搜集得完?」明金莲回忆,在疫情爆发后,无论是住院亦或门诊病患,都须填写TOCC,当时院长到病房巡视,看到人手一单张,与护理部堆叠的纸本资料,发出感慨,更强调,「一定要无纸化」。

也因这句话,给了管理团队灵感,资讯组与医企部、护理部讨论后,花了3天写出三版结合健保VPN查询机制的整合系统,最后选定了发放结合口罩实名制发放版本,随后「事先筛检非急迫性住院病人及侵入性处置」、「五官科启动分区诊间外查询旅游史」等系统陆续建置,让医疗团队在资料调阅上一目了然,无须捧着数叠资料海底捞针

忧陪病文化成防疫破口 预约探病APP接诞生

台北荣总的科技防疫,始于院内管理,但随着疫情的推演,更逐渐「外扩」。3月初全球疫情大爆发,旅外国人纷纷返台,境外移入个案每天也出现10人以上的增长。李伟强回忆,在看到逐日增加的病患,他想到台湾长久以来的陪病文化,心中警报大响。

「以前医院是开放空间,谁来探病都不知道;疫情爆发后,虽然各病房已在护理站外设置红外线体温量测仪,进到病房前,还需要查核身份,护理同仁是第一线接触者,沟通也遇到不少冲突。」李伟强说,「因此,我们先订出探病时间限制,再推出预约APP,透过科技筛选,帮护理同仁多一层把关。」

▲疫情爆发后,医院全体人员都忙翻了。(图/记者张一中摄)

台北荣总共有3000张病床,长住病患约在2700至2800人之间,每日探病人次约在800至1000人次不等。李伟强表示,为了让家属无需请假到院,北荣自3月9日起,将每日一小时的探病时间限制在晚间6时到7时之间,同日预约探病APP也同步上线,入院前先填写个人资料、TOCC者,得以免排队快速入院,但未具强制性。

时间堆移到3月底,随着境外移入人数达到高峰,各县市也陆续推出「探病禁令」,但台北市却迟迟未跟进。看着日渐增加的境外移入个案,台北荣总决定先「自救」,4月1日发布消息,规定4月6日起全面预约探病,APP也跟进改版,但清明连假爆量的出游潮,也让原订计划大转弯

全面预约探病APP遭腰斩 资讯团队改推「欧巴马」

4月2日是清明连假第一天,指挥中心已率先推出「社交距离」因应出游潮,但4月1日晚间与4月2日一早,垦丁大街等各大景点仍出现爆量人潮,人群聚集加上当时还有6名本土个案感染源未明,终于让指挥官陈时中在记者会上表态「全面禁止探病」,更提到,「万一有社区感染源进到医院,引发院内感染,就麻烦了。」

指挥中心禁令一下,也让原订在4月6日推出全面探病预约制的两大医院龙头乱了套,台大医院在禁令发布时,已过了探病时间,影响不大;台北荣总的探病则是在晚上6点才开始,于是便有了医护人员冲回医院那一幕,在家属的眼泪与怨声下,结束探病禁令的第一天。

「政府的对策,对病人影响很大。」护理部副主任洪世欣回忆起政策转弯那天,感叹道。当防疫巨轮急遽转弯,病人与家属被后座力冲击得猝不及防,给予民众一条「可行之路」,成了医疗团队的首要目标。

▲台北荣总护理部与资讯部、医务企管部合作,在探病禁令下达的清明连假期间,将预约探病系统改为医疗探病。(图/记者严云岑摄)

4月2日晚间,卫福部医事司司长石崇良宣布,禁止探病政策的三项例外:病情说明、签同意书、重大医疗处置需要陪伴。北荣资讯室工程师房俊杰,也利用3天假期紧急将原本的预约探病系统修改为「医疗探病系统」,当医疗团队认为有解释病情、重大医疗处置需要,便会由护理团队联络家属,并发放8码授权码,让家属在系统上登录,到院后也会发放专属「陪伴证」,协助辨识身份。

「我们都戏称这组授权码为『欧八码』。」明金莲笑着解释,在医疗探病系统推出后,医疗团队通知家属的流程并未改变,只是在打电话通知家属后,以简讯寄发8位数专属代码。新政策推行至今,每天约有400(待确认)多组家属完成登录。

科技防疫超前部署有温度 门诊陪病者也能快速通关

推出医疗探病系统的同日,台北荣总亦同步推出「住院预约陪病系统」,4月8日在推出「门诊预约病人简讯快速通关」,4月20日又相继推出「门诊陪病者预约快速通关。」

李伟强说明,台北荣总每天门诊量约在6000至9000人次,随着奥捷旅游团夫妇解除隔离后才确诊,指挥中心也紧缩防疫网,宣布居家隔离、检疫者,在期满后仍需自主健康管理7天,为了避免患者一隔离期满就冲医院进行其他检查,北荣4月8日便针对隔日约诊病人先查询国外旅游史,并针对合格者发出通关简讯,若为隔离者,则会致电请其改日再来。

▲北荣针对门诊陪病者也研发快速通关系统。(图/台北荣总提供)

不过,简讯快速通关方便了病人,却没照顾到门诊陪病者。由于台北荣总病患偏高龄,许多都需要子女或外籍看护搀扶就医,李伟强在医院门口观察,发现有些病患被放行后,仍须在门口等待陪同就医者过卡查验,有时甚至要等上10余分钟,因此于4月20日再推出陪同就医者线上检查旅游史,减少入院互相等候时间。

「我们已经听到很多病人反应『期待简讯到来』。」李伟强笑道,自己在医院工作了20~30年,「最有亲近感的就是这几个月」,因为科技虽然冰冷,但却也能让民众了解,医院有风险,会把风险带给最挚爱的亲人或朋友,而透过系统设下的层层限制,也是在严峻防疫下透出的些许温度。

「疫情有一天会结束,但机制会留下。」李伟强表示,北荣的科技医疗已发展多时,此次疫情则是让医病运用再上层楼,未来北荣也会持续扮演医疗科技领头羊,继续打破冰冷成见,推出更多具有温度的便民系统。

▼台北荣总科技防疫战,集结了医务企管部、护理部、医疗事务组、资讯组等参与。(图/记者严云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