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助攻北医科技防疫 打造「零接触式防疫科技平台」
▲工研院携手北医打造「零接触式防疫科技平台」。(图/记者姚惠茹摄)
工研院今(1)日携手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发表「零接触式防疫科技平台」,领先全台在类负压隔房病房导入由工研院开发的「非接触影像心律侦测」及「物联网智慧闸道器」(IoT Gateway),有效降低第一线医护人员的负担,成为防疫期间的最佳照护利器。
「零接触式防疫科技平台」由工研院开发,携手瑞德康科技、传世科技、台湾微软、宏碁资讯等团队,拥有降低医疗人员与患者感染风险的非接触平台、24小时远距互动医疗的照护效率,以及即时掌握心律、呼吸、体温、离床等生理资讯的医疗整合战情室。
▲左起为工研院副院长张培仁、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院长陈瑞杰。(图/记者姚惠茹摄)
工研院副院长张培仁表示,根据统计,医护人员每日平均进入病房接触病人约12-15次,每次进入隔离病房前都要全副武装,花20分钟穿防护衣,才能进入病房为病人量测生理数值,离开病房后又得脱下防护衣进行消毒,整个过程不但耗时且耗费资源,接触过程更是充满群聚感染的风险。
张培仁指出,这次协助北医将多样的生理医疗资讯进行系统整合,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导入医疗人员的需求作为服务设计,并在北医实际进行场域验证的建置合作,希望借由科技的辅助,达到「肢体零接触,服务无距离」的成效,将医疗人员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北医附医院长陈瑞杰表示,在防疫关键时期,往往考验医疗人员的紧急应变能力,而科技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限制,自动数据搜集、持续监控与早期疾病预警,解决医护人力不足,大幅地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
▲北医附医领先全台在类负压隔房病房导入由工研院开发的「零接触式防疫科技平台」。(图/记者姚惠茹摄)
工研院服务系统科技中心执行长郑仁杰说明,「零接触式防疫科技平台」导入两项关键技术,包括「非接触影像心律侦测」,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一般影像镜头,以结合AI演算法来观测患者在脸部的微血管颜色变化与胸口起伏变化,进而自动侦测出病患心律与呼吸等数据,一旦发现病患生理状况一有异样,便可即时透过「物联网智慧闸道器」来进行生理异常的资讯传输。
郑仁杰补充,另一项则是「物联网智慧闸道器」,具有中继站的功能,以物联网传输的方式,将汇整病房内非接触式生理感测装置数值,通报给远端的护理站,一旦护理人员发现异常,便可同时开启病房影像关怀,进行视讯面对面询问与沟通,不需多次进出病房,大幅降低医护人员工作负荷。
▲零接触式防疫科技平台拥有「非接触影像心律侦测」及「物联网智慧闸道器」2项关键技术。(图/记者姚惠茹摄)
郑仁杰分享,病房以远距视讯整合紧急呼叫铃的即时视讯系统,让病人与医护人员即时沟通,如侦测出病情变化或发生紧急状况,护理站可以远端开启病房影像照护,而病人也可以透过行动装置扫描QR code下载医院App,即可掌握自身生理数据、医疗纪录及电子卫教资讯。
郑仁杰强调,护理站则会设置电子白板做为「病人动态仪表板」,自动汇整、判读病人各项生理数据、检验报告及影像,而医护团队也可以运用「远距视讯病历共享」,启动跨团队多方视讯会议,共同讨论后续治疗计划,大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来提升医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