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彰化芦笋产业 打造高品质设施芦笋品牌「芦屋」

刚出土的白芦笋嫩茎。(图/农委会提供)

芦笋为彰化地区重要蔬菜产业,种植面积占全台近一半。彰化县农会自2015年起投入设施芦笋栽培,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台中区农业改良场亦协助提升栽培管理技术,迄今生产面积已成功扩大至1.8公顷,所生产的高品质芦笋曾创下每公斤600元拍卖纪录,高级餐厅订单供不应求,彰化县农会更以「芦屋」打出品牌名声。

台中场表示,台湾六十年代因芦笋留母茎栽培技术应用及罐头加工外销推广,而有「芦笋王国」美名,最高峰面积达1.8万公顷,外销产值近1.2亿美元。其中芦笋生长喜好砂质性土壤,南彰化乡镇因地利优势成为主要产业聚落。然而随着贸易自由化、生产成本提高及气候变迁等因素,芦笋外销产业逐年没落,转向内需鲜食为主。目前国内芦笋产能不足,2018年全台栽种面积仅剩471公顷,市场进口芦笋量占5成以上。

台中场进一步说明,芦笋是高经济价值蔬菜,为求产量及品质的稳定,设施栽培是关键的生产模式。彰化县农会看准国内市场需求缺口,希望能重新带动彰化的芦笋产业,因此2015年时承租台糖位在埤头乡2公顷的土地,设立示范农场,2017年配合农委会推动设施型农业5年计划,开始以温室搭配安全耕作的方式,生产具产销履历验证的白、绿芦笋。期间台中场亦从台湾适栽品种搜集、养分管理、病虫害安全防治及设施环境气候改善等四大方面,全力协助辅导。

其中夏季设施内高温常造成芦笋生育障碍,例如母茎高度降低、分枝变短及数目变少等,影响笋茎产量与品质,因此台中场利用温室降温涂料,降低温室日平均温度约3oC,植株初期生育亦较佳,提升年产能达70公吨。

在销售方面,彰化县农会以「芦屋」品牌进行多元化行销,强调「高品质温室栽培」及「守护食品安全」,另于去年购入芦笋自动选别机,将产品分6级包装销售。平均市场拍卖价格约250~270元,白芦笋直送百货超市还能以每公斤1200元的顶级价格卖出,除提升生产效能外,更符合市场区隔化。

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芦屋」打破小农模式,朝向企业化经营,打造成功产销模式,台中场希望后续更多农友一起参与共同生产行销,重现彰化芦笋产业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