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退场惨遭秃鹰锁定 「校产变家产」揭家族化、企业化弊病

图文/今周刊

六月毕业季,「跟母校说再见」原本是平凡的场景,但对于高美医护管理专科学校亚太创意技术学院学生来说,心情五味杂陈,因为母校就此「不见」。

过去曾有五所录取分数超低,却仍招不满的大学稻江立德兴国真理、致远),被网友各取校名中的一字合称「到德国真远」;但随之而来的不是学校退场,而是力图续命」,立德更名为康宁大学、致远更名为台湾首府大学、兴国变更为中信金融管理学院。

出生率崩跌的此际,办一所学校究竟有什么好?而接手这些风雨飘摇的私校经营者又在盘算些什么?答案因人而异,例如中信金融管理学院至今就办学有成;但细究各校状况,不可否认,别有所图的空间亦是存在。

校产私产家族化企业弊病

首先,检视台湾的私立大专院校,董事长不乏企业人士,拥有学校董事身分,不但能博得声誉,甚至可以借由发包工程及采购,将事业与学校经营共构蓝图

私立学校法》在○七年修订时,加入合并、转型、改制与停办的规定,让学校在停办后,董事会得以透过合法的途径,改办其他教育文化社会福利事业。一一年修法时,更给予优惠,让私校在改办后,可以免缴土地变更的增值税

企业圈地办到好不如办到倒

去年,行政院送交立法院审议的《私立大专校院转型及退场条例草案,也留有同样的「后门」,高教工会批评,根本是鼓励财团办校之名,行「圈地」之实。

现行法令而言,高教退场依据的是《教育部辅导私立大专校院改善及停办实施原则》,私校发生招生不足、评鉴未过、欠薪等情事,未达改善目标者就有可能被迫停招停办,停招停办后有三年时间可以改善,或提出计划改办其他教育、文化与社会福利事业;期限内未完成,则学校必须解散,但是解散后校产如何处理,全由学校「捐助章程」决定。

秃鹰来了?校地、校产转私有 沦不当金钱游戏

二○一六年,教育部派驻的公益董事,将亚太以一.五亿元卖给怡盛集团后,董事会十月就以学校转型为由,停招十九个科系,其中不乏招生额满的科系,令外界摸不着头绪

目前,行政院版草案在去年送立院审议后,已在委员会完成询答,最快下个会期逐条讨论。草案中规定,私立大学若学生未满三千人,且连续两年注册率未达六成,或发生财务明显恶化、积欠教师薪资三个月以上等状况,将列为「专案辅导学校」,若无法改善就必须停招,并在三年内转型或退场。

草案更规定设置「大专校院转型及退场基金」,规模五十亿元,用于补助学生转学,以及融资给校方作为教师资遣费等。

不论最后通过的版本为何,徒法不足以自行,主管机关一直以来都可依法处理退场,却未见实绩。高教退场,如何不沦为圈地掠财的金钱游戏,有待教育部展现魄力。(阅读全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125期)。

你可能也会感兴趣》 私校退场喊假的 三任教育部长承诺全跳票  16所大学拟涨学杂费 教育部:冻涨影响教学品质  台大教授:18岁不一定要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