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桥头区志》 遭质疑绑标
文化预算乱花又一桩?地方文史学者质疑,高市历史博物馆编纂《桥头区志》由成功大学团队得标执行,高达三百万元经费只要写四十万字,平均每字七点五元「天价」,且标案罕见限制主持人要副教授资格,质疑文化局绑标。
高市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王文翠否认绑标,她说,计划期程长达廿一个月,预算尚包括人力成本、杂项支出等,不能单纯视为稿费来计算,至于限制须有副教授资格,是希望有一定的高度,辈分、身分足以召集各地文史团体。
南方工作室研究员郑水萍说,这次包括《余登发传》作者彭瑞金、高雄大学老师陈启仁均组队投标,两位研究桥头文史都有廿年以上,他也加入高雄大学团队共同投标,不料前天开标,竟是与桥头毫无渊源的成功大学得标。
他说,几年前编写《鸟松乡志》时,花九十八万写出一百多万字,这次文化局竟只要成大写四十万字,且过程疑点重重,八位评审委员有两位来自成大,甚至罕见将计划主持人资格限为副教授级,怀疑替特定对象量身设计。
王文翠强调,成大团队提出的区志篇章编排活泼、具突破性,和其他两队传统编法不同,最后才能获得青睐,不能说没得标就来否定得标团队的优点。
她更指出,郑水萍与陈启仁投标时主张要写一百万字,但评审委员考量印刷成本,认为字数过多将来恐难以出版,才会不予采纳。
史博物馆指出,本案依政府采购法,公开评选优胜厂商,置采购评选委员七人,内含机关内聘三人及外聘文史专家学者,有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教授戴文锋、高雄师范大学台湾文化所副教授李文环、国史馆台湾文献馆主任秘书刘泽民及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研究员吴昭明等四人,评选委员均具文献编纂专业及实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