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想要加入CPTPP先检讨国产化政策

工商社论

这几天国内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就是我国正式申请加入由日本主导的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如果成功加入,和相关签署国形成整合性的经济体,无疑地将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成就,也能因为适时地开放市场而促成产业升级。

有论者认为,国产化与对外开放本国市场,二者同样有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效果。就像日前从离岸风电到疫苗议题,政府皆称是为了促进本土产业升级而做出政策;此一说法,固展现政府协助本土产业壮大的强烈企图心,然而,对外开放本国市场是接受并利用外来压力,让国内、外企业一同竞争而成长,而国产化则是以政策保护国内企业,二者手段不同。未经过市场竞争淬炼的国内产业一旦脱离政府扶持,是否能脱胎换骨具备与其他国家产业一较长短的能力,实属未定,然欲以国产化保护国内产业,恐非智举。

以我国再生能源产业为例,国产化是否有助完成我国再生能源产业升级、为国家带来最大福祉,实在值得深思!目前离岸风电的完成率只有3成,台湾碳排减量成效不彰也屡遭国际质疑,面对这样「全面落后」的窘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内涵的国产化政策?倘若,「国产化」就是「国内都有厂商可以做,连技师签证、风场设计国内都可以做做看」的话,不免让人忧心「国产化」将沦为不问专业技术能量而成为少数不专业的利益团体绑桩、图利的角力场域,果真如此的话,那完成率低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况且,国产化的争议本来就不小,争议一是:国产化或自制率要求原本就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贸易自由化、或自由贸易协定的原则相悖离,因要求本国自制率而被判败诉的国际案例比比皆是,台湾离岸风电却逆风而行,对于仰赖出口贸易的我国,恐怕后患无穷。因为我国过去的高经济成长乃受惠于贸易自由化,如果就离岸风电要求一定本国自制率,则其他国家可能以歧视待遇为由申诉或制裁,将严重打击我出口产业!

国产化的另一个争议是:在全球分工时代下,各种大型建设依照成本效益原则,以全球采购方式进行。按理言之,即使没有国产化要求,有效率的系统厂商也会因为成本考量而尽量向本土厂商采购,或建立本土的供应链实力。但离岸风电国产化要求却彻彻底底地扭曲了经济发展的效率原则,导致政府要为此付出高价的趸购费率。且为应付国产化的要求,假国产、真外商的疑虑也就屡见不鲜。从经济效率角度而言,国产化只是徒然增加巨大的交易成本,相关的经济效率却无人能把关。

再放眼全球的净零排放风潮,几乎只要是出口企业,都感受到巨大的绿电要求,尤其是身处国际供应链重要地位的台湾企业对绿电需求若渴,却苦无绿电的取得方式。目前再生能源发电业者可谓是奇货可居,这也能合理解释为何第二次离岸风电趸购费率招标时少了国产化要求,业者可以用低于发电成本的超低价得标的现象。因为,取得发电的并网权利后,其所产生的电力即是各大用户争相抢购的绿电,在市场高度需求的操作下,绿电售给企业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开发商未来也就不需要以每度2.2元的低价把电卖给台电了。不当的国产化导致市场扭曲,历历在目。

国人寄望离岸风电达成2025年的20%电力使用来自再生能源的目标,但在国产化、疫情、厂商实力、中央与地方政治角力等各种因素干扰下,这项发电目标似乎愈来越难达成。无法达成目标的原因除发电资格取得的乱象外,台电所提供的再生能源并网能力更是个重要因素,各企业皆亟需购买经由台电电网而来的绿电,但相对大量绿电需求而言,台电电网可以提供的绿电数量实在极其有限。所以企业除了在市场上抢绿电外,实应自立自强并思考未来其他选项的可能性,如设置绿氢燃料电池,或其他低碳能源的发电系统,以自发自用的方式减低碳排放,减少对国家大电网的依赖。

离岸风电建置与疫苗采购的问题一样,都有明确而单纯的目的,前者是环境目的,后者是健康目的;但政府却带头干预市场,不但失去中立角色,又掺杂了其他盘算而变得高度复杂,不幸的是这些盘算严重干扰了原订目的,造成再生能源目标难以达成。为了解决台湾温室气体排放列在国际后段班的事实,政府应将重点放在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手段则交由市场运作,才能真正实现最有效率的目标达成率。

为了加入CPTPP,也为了国内产业能够真正升级,迈向国际市场,政府的「再生能源国产化」政策,实在有必要重新检讨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