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CPTPP入会不易 台湾宜以「多元路径」突围

图/本报资料照片

已生效实施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议》(CPTPP),可说是2008年7月世贸组织(WTO)《杜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触礁以来,全球最具有吸引力或影响力的大型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台湾虽早在2021年9月22日即正式提出加入申请,但迄无进展。尽管今年CPTPP轮值国加拿大相当友台,但「两岸」议题横梗其中,台湾入会难度仍高。突围之道,宜「化整为零」,朝多元化、客制化贸易协商推进。

今年CPTPP部长级执委会将在11月底于温哥华举行,预估将会聚焦两岸、厄瓜多、哥斯大黎加、乌拉圭及乌克兰等六件入会申请案。

虽然今年是台湾有机会申请加入CPTPP的一年,然而按照现行CPTPP规则,其执行委员会迄无同时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处理多件申请案的经验,且CPTPP既有成员可能没有足够能量与六个不同条件之国家同时展开谈判,其中最挑战的工作莫过,面对极政治敏感的「两岸」申请加入案件。

如果参考去年已完成签署正式加入的英国实例,未来在审查两岸过程上,恐将呈现两种模式:

其一,「先到先审」原则。若按此模式,则中国大陆第一顺位,却又可能因其加入标准较为不足,而需要投入颇长时间进行谈判,如此势必使得后续五个申请案件遭到延宕,甚至影响未来其他国家申请加入意愿。

其二,「先行审理较符合标准的国家」原则。若按此模式,则台湾普遍被认为是较符合标准的国家可以优先处理。但是,在国际政治「一中原则」氛围晕染下,此一「先台后中」模式,不易获得友中国家的支持。

很显然地,目前台湾申请加入CPTPP所存在的问题,并非来自经济体制或市场开放的挑战,而是来自外交、主权之纠葛。例如:新加坡、纽西兰等先进经济体希望维持中立避免选边,相对马来西亚、越南等中等开发经济体则是可能因聚焦中国大陆利益而较为「倾中」,使得最接近CPTPP标准、具有资格成立工作小组的台湾,在国际政治「一中原则」因素考量下,却又是最为复杂、不易达成共识之申请加入案件。

此意味着,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蔚为潮流下,台湾申请加入CPTPP的期程难以操之在我,因此,我们必须找出「利基」研拟较多元的替代路径。其实,从过去30年来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促进供应链成长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并非透过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而是必须具有效率。再者,历经近年美中贸易纠葛及新冠疫情肆虐之后,台商所累积的「信任」、「安全」优势,对于积极家重组供应网络的西方国家也极具吸引力。

因此,除了有效将全球各地台商的生产网络整合,同时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重组供应网络连结,突围区域经济整合之外,更值得政府重视的是,最近十年以来国际贸易谈判模式,正在朝向特色化、客制化型态转型。例如:去年11月欧盟所完成的「The Art of Mini-Deals」研究报告指出,国际间逐渐透过洽签「零散」协议(Mini-Deals),而不再追求名称华丽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过去十年以来,欧盟即已签署超过2,000个零散协议。

也就是说,在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除了必须面对颇冗长的审查程序之外,难以避免来自国内相关产业异见,以及不同利益团体抗争,甚至国会无理杯葛,使得各国政府无不希望找出其他替代模式,处理贸易伙伴彼此需要减少成本或繁文缛节的事项,在避免国会干预的同时,顺利解决厂商问题。其中较为常见属于零散协议的是「相互承认约定(MRA)」。

总之,台湾面对国际政治「一中原则」的现实环境,与其过度乐观在短期内加入CPTPP,不如找出突围路径。其实,台湾已加入的《政府采购协议》、《资讯科技协议》,或是美国透过友岸外包政策推动的《印太经济架构协议》(IPEF)及名称高大上的「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皆是以「零散」思维洽签协议的实例,未来可再接再厉,积少成多,为台湾产业的跨国发展争取更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