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主计长说的对,贫富不均政府责任大

主计长朱泽民日前指出,所得分配不均,政府要加快采用各种财政及社福措施,来改善所得分配。图/本报资料照片

主计长朱泽民日前于立法院指出,所得分配不均,人民贫穷感愈来愈深,政府责任大,政府要加快采用各种财政及社福措施,来改善所得分配。这话说得非常对,因为当市场分配不均时,只有政府运用重分配政策,才能让社会趋于稳定。

在市场法则下,GDP有多少要分配给受雇者,有多少要分配给股东、有多少要做为企业的收益,悉数由市场决定,这是第一次分配。由GDP所得面的资料,即可看出分配的情况,根据国民所得统计,1990年代初期(1990~1995)GDP这个果实逾半数分配给受雇人员,这是经济成长果实全民共享的年代。不过,2000年以来受雇人员报酬占GDP比率每况愈下,2021年已降至43.0%的历年最低,这说明上班族已逐渐无法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这是总体资料,体现到个体就是薪资成长缓慢,人民的贫穷感加深。

依主计总处的资料,1982~2001年受雇人员报酬占GDP比率为49.3%,2012~2021年已降至44.6%,而分配到营业盈余的比重则由1982~1991年的30.7%,升至2012~2021年的34.2%,这个长期趋势说明我国的第一次所得分配日趋不均,这是市场法则之下,逐利经济所带来的分配,在分享GDP果实这件事上,员工已愈来愈不如股东。

那么,政府如何修正这第一次分配?长期而言,自应从教育着手,给予穷困的子弟更多的教育机会,以打破贫穷循环,惟短期而言,则应运用租税、社福政策来进行第二次分配,也就是一方面让有钱人多缴些税,另一方面给予穷人更多补助。其实,这也就是老子所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经此重分配,贫富不均自然就会改善一些。

自1990年以来,政府所进行的第二次分配有让贫富差距缩小吗?可以这么说,政府年年都在进行重分配,但由于第一次分配,也就是市场分配的所得不均持续升高,以致二次分配之后并未收歛。依据「家庭收支调查报告」,在家户面,五等分位所得差距由1991年4.97倍升至去年的6.15倍,而个人面也由2000年的5.3倍升至2022年的6.2倍,持续扩大之中。何以经过租税、社福的重分配,所得差距还继续升高,这说明政府的政策力道仍弱,也就是朱主计长所言,在这件事上政府责任大。对此,我们有以下三点建言:

第一、参考美、欧、日,找出第一次分配不均的原因:第一次分配虽然是由市场主导,然而制度的设计仍会影响分配的结果,台湾30多年来受雇人员报酬占GDP比率由50%降至43%,同期间美、日、德、法仍在50%以上,以2022年而言,德国此一比率为52.1%、法国52.4%、美国52.2%、日本2021年是52.6%。何以他们会有逾半的GDP果实分给受雇者,我们却办不到,这必须好好研究,第一次分配的不均若未加以改善,第二次分配就算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难期有成。

第二、检视租税、社福效果,调和第二次分配不均的制度:第二次分配是循赋税、社福政策,然而实施的结果,社福效果极大,租税效果极微,以去年为例,家户面原始五等分位所得差距是7.5倍,租税改善了0.15倍,社福改善了1.19倍,重分配之后的差距降至6.15倍。值得注意的是,社福效果是租税效果的八倍,由此可知,二次分配几乎全靠社福政策,2016~2023年社福预算已从4,600亿升至7,130亿,预算规模急速扩大,在税收超征财政宽裕的年代,尚无大碍,一旦国库空虚,问题就来了。二次分配若要可长可久,现行的社福与租税的力道必须调和一下才行。

第三、精进分配面统计,五等分位已经钝化:前世贸组织(WTO)秘书长拉米(Pascal Lamy)说:「今天更好的统计,将有助于明天更好的政策。」任何决策都需要更详实的数字,所得分配亦然,政府长期以来所研编的五等分位,其最高所得族群只是位居前20%的家庭,多数仍属中产家庭,而非金字塔顶端的高所得者,然近年的变化多在前10%、前5%、甚至前1%,以五等分位观察台湾所得分配,已然钝化,如此怎能协助政府订定更好的政策?此理甚明。

我们认为,朱主计长在立法院强调「政府责任大」的谈话,显示出一位阁员的担当,尤其书面报告详尽充实,统计资料罗列有序,没有回避任何问题,相当值得肯定,至盼主计长能在明年5月任期结束前,就所得分配政策、统计多方检视,再提因应方案,如此政府改善所得分配的政策,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