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主计总处上调今年GDP预测 有理吗?

工商社论

近一个月来,台湾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明显升温,全国防疫警戒升至第三级。影响所及,民众出门活动频率骤降,许多相关服务业立刻受到打击,调整上学上班模式更让情况雪上加霜。但就在此时,6月4日行政院主计总处却将2021年台湾经济成长率预测值上修0.82个百分点至5.46%,创下2011年以来新高,出乎许多人的预料

确实,若仅考量到今年5月中旬疫情爆发前,台湾疫情远较海外轻微,景气回升与股市创高的财富效果助长民众买气,加上主要出口市场复苏强劲,新兴科技应用需求延续,传产货品买气也同步升温,带动相关投资活动,使今年1~5月各项高频数据表现亮眼,首季台湾经济更出现超乎预期的高成长,主计总处因而上修全年成长预测,可谓合理

进一步比较6月预测与2月预测可知,主计总处下调疫情开始肆虐的第二季GDP成长率0.23个百分点至6.93%,并根据已发生的事实,调升第一季成长率2.72个百分点至8.92%。同时,基于「疫情并不影响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生产活动,且第三季疫情可望在政府管制国人自律疫苗施打下获得有效控制」的核心假设,分别上调第三、四季GDP成长率至3.33%、3.16%。在支出面各项目的数字调整逻辑上,亦大致如此。

像是基于疫情爆发,防疫层级提升,严禁群聚与外食,大为冲击零售、餐饮及旅游等民生经济活动,调低第二、三季民间消费成长率预测,但在加计行政院院会通过首波纾困4.0特别预算2,600亿元所带来的激励效应,与对第三季后报复性消费重现的预期,调升第四季成长率;又或是在前述核心假设下,复考量美、欧、日、中等台湾主要贸易往来国家因疫苗陆续接种,疫情再起风险可望降低而使经济前景转好,有利台湾外需并刺激相关投资,遂分别调高2021全年台湾民间投资、商品及服务输出成长率预测。

只是,即使主计总处上修2021年台湾经济成长率预测值似有所本,却仍过于乐观。原因有四:

一是随着疫情在全台扩散,染疫人数激增,短期内难以完全截断病毒传播链,确诊案例清零的机率偏低,疫情拖累国内经济已是必然。尤其是目前已有多家电子厂传出移工群聚感染,迫使全公司停工消毒,而后续的员工隔离与治疗、复工后的分舱分流,又难免削减生产效率,让原已供不应求的半导体供应链更加吃紧。更麻烦的是,想要有效控制国内疫情,唯有加速接种疫苗以达群体免疫一途,但台湾进口疫苗数量太少,且国产疫苗仍在第二期试验阶段,能否成功解盲尚未可知,导致接种进度相当落后,加上第三级警戒时间再延长至6月28日,更易使民众防疫心态因弹性疲乏而松懈,或难再承受形同被禁锢的压力,都不断挑战主计总处的核心假设。

二是就经济预测而言,其核心假设的取向将支配预测结果。而本次主计总处在台湾缺乏有效且足量疫苗可供接种的情况下,就拟定了出口与制造业动能无碍、第三季疫情可控等一味乐观的核心假设,显有思虑不周延的问题。再者,面对传染病这等非经济因素且影响巨大的外部冲击时,拥有国家资源的官方预测单位绝不能单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思考,或仅凭惯常使用的计量模型做预测,而是必须在充分纳入公卫专家的知识与经验后,针对乐观与悲观光谱上可能发生的情境加以分析,更务实地拟列出相应的核心假设,再据以执行预测。

三是主计总处上调后的2021年台湾经济成长预测值,加上趸售、消费者物价上涨率同步调升,都指向今年台湾存在正向产出缺口。基此,在做预测时,不能仅考虑到需求面好转因素,也必须顾及供给面的状态(如水、电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是否均能到位)与疫情发展,才能让最终的预测数值精准合理,不致因只着眼于需求面回暖,遂乐观地做出偏高的预测。

四是主计总处列出的五项主要不确定因素,对今年台湾经济成长表现的影响极不相称,且对国内及全球疫情变化、疫苗施打进展,与各国防疫措施放宽时程此一首要变数竟着墨不深,反映内部缺乏具体看法。又将各国财政与货币政策走向及其后续效果;美中贸易及科技争端的后续发展,与国际地缘政治关系之演变;油价、原物料价格走势及国际股汇债市波动;国际间碳中和、碳交易及边境税之发展进程等中长期影响要素,与最重要的疫情变化并列,俨然轻重不分。

无论如何,主计总处对今年台湾经济成长率的乐观预测若能成真,自然是好事一件。但在疫情持续延烧、确诊与死亡人数不断动摇人心的此刻,值得信赖的疫苗能否加速到位、民众能否尽快获得接种机会而免于染疫恐惧,都远比打造漂亮的经济成长率数字更有意义。毕竟,拯救台湾人民宝贵的生命,才是执政者时时挂在心上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