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鲁迅买房记
鲁迅本名周树人,中国的现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本报系资料照片)
1919年的中国北京究竟是什么样子?鲁迅买房的这一年,狄登麦刚好调查了北京的物价和一般人的消费水准,对于一个北京的5口之家来说,只要100大洋,就足够他们还算体面地生活一年。
1919年是不让人省心的一年。这一年,中华民国教育部的公务员周树人忙坏了,倒不是因为这一年京城发生了一个叫「五四运动」的运动,也不是因为他经常要以「鲁迅」的身分给《新青年》写稿子,而是因为这一年他已经39岁,不再是一个可以啥也不顾的毛头小伙儿,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北京买房了。
周树人是一个19世纪的「80后」──他生于1881年。和很多现代「80后」一样,他混得不好也不坏。周树人的官儿不大,在教育部当公务员已经7年,但也只是混了个科长级的「佥事」而已,就连这个工作还是他拜托他的老乡蔡元培谋来的。
对于当时普遍很有钱的浙江人来说,到北京来当个公务员似乎没多大出息,不过,如果你看到周公务员的工资条,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工作搞到手:他每月的工资是300大洋。请注意,这是真正的大洋──300枚吹起来有清脆响声的大银元。如果你不知道一枚大洋值多少钱,那你可以到北京的潘家园,或者你所在城市的文物市场那里去问问,眼睛放光的文物贩子会告诉你一枚「袁大头」现在最便宜也得500元人民币,这样,周树人的月工资相当于我写这本书时的150000元人民币。更重要的,周树人的300大洋的购买力可不是现在的150000元人民币可以比的,现在15万人民币在北京的二环内(周树人时代的北京城范围)还买不了一个一居室的厕所,而周树人的300大洋可以买下一个相当不错的四合院──这还得挑着买:地段要好,要清净──这是周树人对房屋仲介提出的要求。
如果你仍然搞不清楚300大洋到底能干什么,那我们就连线当时和周树人同住北京城的一个老外──美国人狄登麦。狄登麦是一个很好奇的老外,因为他的好奇和专业精神,让我们知道1919年的中国北京究竟是什么样子。鲁迅买房的这一年,狄登麦刚好调查了北京的物价和一般人的消费水准,对于一个北京的5口之家来说,只要100大洋,就足够他们还算体面地生活一年:
「有了一百圆的生活费,食物虽粗而劣,总可以充饥;房虽不精致,总可以避风雨;此外每年还可以制两身新衣裳,买一点煤免到路上去拣去扒;更可以留余五圆,做零用。拿了这五圆可以在年节,买一点肉吃,常常喝喝茶,若没有病人及医药费,或者可以去近边山上去朝香。」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生活水准乘以36倍,就能明白鲁迅过的是啥日子。对于一个每月都有300大洋进账的人来说,买房和买白菜的区别不是很大,也许最大的区别是买房总需要一个仲介,而买白菜不需要。公务员周树人当然也找了一个仲介,不得不找仲介的原因是老北京根本没有新楼盘!因为那时候根本还没有「开发商」这种东东。
好吧,周树人开始了跟着仲介到处看房的生活。在《鲁迅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周公务员这位身材消瘦的小个子四处奔忙的身影。请不要忘记,所有这一切和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是同时进行着的:
二月二十七日晴。上午往林鲁生家,同去看屋二处。
三月一日晴。上午往铭伯先生寓。午后同林鲁生看屋数处。
八日昙。午后邀张协和看屋。夜雨雪。
十一日晴。午后同林鲁生看屋。
十四日晴。午后看屋。下午复出,且邀协和俱。
周树人看了很多房,但没有一个满意的,原因是这些房子都不够大。要知道,他买房可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自己名下那一大帮需要他养着的人──这个队伍分三个系统,加起来有一个排:
老娘系统:周树人母亲鲁老太太,周树人发妻朱安(这是老太太给儿子的「礼物」,对周树人来说,她与其说是自己的附属物,还不如说是老太太的附属物)。
二弟系统:二弟周作人,二弟媳羽太信子,侄子周丰一,侄女静子、和子,周作人内弟羽太重久(这个比较搞笑,娶个媳妇还要帮忙养媳妇的弟弟,后来又加入更多娘家人)。
三弟系统:三弟周建人,三弟媳羽太芳子,侄子丰二、丰三,侄女鞠子。
伺候这一大帮人自然还需要仆人、保母、厨师、司机、保安等一整套人马,一个普通的四合院怎么能住下呢?终于,一个三进的大院子──八道湾胡同11号院进入了周公务员的法眼:
周公务员办事利索,看中这套房子后三下五除二就把它买了下来:
七月十日小雨。上午寄罗志希信。午后晴。约徐吉轩往八道弯看屋。
七月二十三日晴。午后拟买八道弯罗姓屋,同原主赴员警总厅报告。
八月十八日晴。午后往市政公所验契。
十九日晴。上午往浙江兴业银行取泉。买罗氏屋成,晚在广和居收契并先付见泉一千七百五十元,又中保泉一百七十五元。
从这些天的日记可以看出,那时候买房的手续也是一道也不能少的,政府像任何时代一样,对房地产交易控制得很到位。不过,终于找到大房子的喜悦压过了他办手续的烦恼,这房子有三进院落,足够他那些侄子姪女们玩耍的,更有30多间房,哪怕周作人再来多少个小舅子都够住的。
房子很快成交了。虽然每月有300大洋进抱,精明的周公务员还是搞了一个小按揭,房价一共是3500元,他依照公务员的身分到浙江兴业银行贷款500元,加上变卖老家旧房子的钱,他自己几乎没怎么花钱就买了这所大房子。在这项皆大欢喜的生意中,仲介可能是最高兴的:他没花多大力气就净赚175块大洋,这足够他在现在的北京市买一个两居室了,──如果他愿意来到我们这个他完全陌生的城市的话。
买完房的周公务员像每一个刚买了房的年轻人一样,兴奋得很,他三天两头往新房子跑,一是要监督工人修缮,另外一方面,单是看看房子就能让他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和他以「鲁迅」身分写出《狂人日记》的成就感是完全不同的。毕竟,一所能让全家人快乐的大房子比那些虚幻的思想启蒙来得更坚实:
十日晴。休假。上午往八道弯视修理房屋。
十九日晴。星期休息。上午同重君、二弟、二弟妇及丰、谧、蒙乘马车同游农事试验场,至下午归,并顺道视八道弯宅。
二十三日晴。下午往八道弯宅。
十一月一日晴。下午往八道弯宅。
七日昙,风,午晴。下午往八道弯宅。
十日昙。午后往八道弯。晚小雨。夜刘半农来。
十二日昙。上午往八道弯。
让周树人有些始料未及的是,装修房子比买房子竟然还麻烦。为了给新房子装下水道,工人、邻居、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掮客等等,都想趁机捞一笔。对这些有理或无理的要求,周公务员一概拿钱来摆平,在文化论战中他是多凶悍的人啊,但在生活中他基本上是一个息事宁人的老好人:
十三日晴。在八道弯宅置水道,付工值银八十元一角。水管经陈姓宅,被索去假道之费三十元,又居间者索去五元。
十四日晴。午后往八道弯宅,置水道已成。付木工泉五十。晚潘企莘来。夜风。收拾书籍入箱。
房子装修终于大功告成了,一共花了他600多大洋。拿到钱的各色人等一定暗暗偷笑了。不过,这只是周公务员2个月的工资,是他弟弟周作人即将在北京大学领到的一个多月的工资而已,花了也就花了。这时候已经是11月,寒风已经奔袭到北京,周树人收拾着自己的书和在琉璃厂买来的各种小文物开始搬家了。
二十一日晴。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二十二日晴。上午寄晨报馆信。午后往留黎厂买嵩显寺及南石窟寺碑阴各一枚,佛经残石四枚,共券五元。往陈顺龙牙医生寓,属拔去一齿,与泉二。过观音寺街买物。夜风甚大。
生活就是这样平静。马上就要40岁的周树人,同时也是已经声名卓着的鲁迅,像往常一样继续着他的幸福生活:写信,买书,拔牙,购物,晚上听好朋友钱玄同报告街上闹运动的情形。哪管夜里的寒风刺骨,也不怕政治的高楼上山雨欲来。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去,活在民国是不是也不错呢?(1)
(本文摘自《活在民国也不错》,野人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