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中华菁英本能 争夺一统天命

宋教仁像。(新华社资料照片

北洋军阀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官邸私宅。(中新社资料照片)

各种外部力量强烈地扭曲了中国的启蒙运动:日本索取德国在华(山东权益,而美国「自私」地就此妥协,令许多中国民族主义青年对欧美民主颇为「失望」;苏联对华「无私」地放弃帝俄「一切权益」的空洞宣传,以及关于世界革命的有效鼓吹,尤其令高涨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转向莫斯科

这个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华民国政府(又称「北洋政府」),本质上是一个比较虚弱的威权主义中央政府地方上多处于军阀自治状态。它有着众多政党(估计有三百个之多)和相当重要的政党政治,拥有集会和言论自由,蓬勃的私人企业,以及有积极意义也颇为成功的外交活动。不幸的是,就像过去每当王朝崩溃时,许多强人武夫就会做的那样,野心勃勃的地方领袖和军阀,常常违抗中央政府甚至公开反叛,造成倒戈相向乃至混战。争夺一统天命从而统治整个天下,一直是中华菁英本能,那些有武力也有雄心的领袖更是如此。

抨击儒家意识形态

然而,外来势力和内部的多元化力量都极大地约束了历史的重演。这个被今天的中国历史教科书正式命名为「军阀时代」的时期,尽管表面上看似混乱,其实绝非全部有害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许多地方领袖和菁英阶层,都主张地方自治甚至各省独立,以建立多个中华国家。由中原(Centralia)主导的天下一统秩序,被一个类似战国争雄的政治秩序所取代。然而,与战国时代不同,曾经的中华世界本身此时只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而已,而不再是整个已知的世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时中国的中央政府及自身领土主权的完整,还常常要依赖外国势力的支持。中华菁英的大多数人依然受到传统儒化法家世界观的驱动,以所谓安定与统一天下为旗号,但也经常用各种进口的新观念与辞藻──从美式自由主义到苏式马列主义──装扮自己。一个稳固、统一、强大的中央政府,无论是否民主,似乎依旧是大多数中国政治家知识分子们孜孜以求的神圣目标。然而同时,许多人也大量尝试引进一些完全不符合中华传统,乃至反秦汉式政体的思想;一些最开明的知识分子严厉地抨击儒家意识形态。1913年,国民党的杰出领导人宋教仁(1882~1913)──他被中国历史学者易中天誉为「中华民国唯一一位理解和实践真正的共和主义和民主政治的政治家」──赢得国会大选,中央政府即将由他执政,中国大有和平演变为一个多党制民主国家之势。然而,宋却在赴任北京的前夕遭人暗杀。这真是中国历史的一大悲剧。

在这个不寻常的时期──中国内外各种政治和文化力量史无前例地公开、自由竞争,形成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意在拯救和复兴中华的启蒙运动。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批判性地审视了中华历史,鼓吹根本性的社会和政治变革,甚至包括用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主义取代中国文化。其领袖多是深受外国教育或影响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人。陈独秀在1915年就公开呼吁「当以科学人权并重」,并在1919年明确提出「拥护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的口号,将民主与科学尊为唯一的新信仰

扭曲中国启蒙运动

然而,各种外部力量强烈地扭曲了中国的启蒙运动:日本索取德国在华(山东)权益,而美国「自私」地就此妥协,令许多中国民族主义青年对欧美民主颇为「失望」;苏联对华「无私」地放弃帝俄「一切权益」的空洞宣传,以及关于世界革命的有效鼓吹,尤其令高涨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转向莫斯科。中国伟大的启蒙运动于是终结于1919年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五四运动。崇尚科学、民主与人权的理念,被其他进口的激进思潮──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尤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挤压甚至取代。同时,广为流行的汉民族生存危机感,也交织激发了中华中心主义的复兴:这一切都极为深刻地决定了中国的政治命运。毛泽东曾经信仰过各种进口的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民族主义、唯意志论、实用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他在1920年时还公开主张将中国分割成二十七个独立的主权共和国,却在次年成为由莫斯科组织的中国共产党之创始成员。

随后的中华民国犹如「中华版的魏玛共和国」,很快从一个软弱的宪政民主政体,转变为一个威权主义的党国军事体系。到1928年,由苏联资助、训练和指导,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通过为期两年的「北伐」战争,统一了包括满洲(东北)在内的大部分中国。

就在胜利之前,国民党在1927年年中与莫斯科断绝关系。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张作霖控制)和南京的新政府都与苏联断交,指责莫斯科直接资助共产主义颠覆势力,同时驱逐了苏联顾问并试图清洗共产党人,进而转向寻求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帮助。中华民国开始了由国民党一党执政的「训政」时期,建立了以蒋介石虚弱的个人独裁为基础的威权政体。

在蒋介石的统治下,中华民国进入了所谓「黄金十年」(1928~1937)。中国本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持续而迅速的发展,大量的社会政治变化也由此展开。对外,中华民国先前已有许多外交成果,如1921至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再次确定了门户开放原则,从而阻止了外国分割和并吞中国的企图,并开始了对中国主权如海关管理权的归还。(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