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与台糖合作让废蚵壳成绿矿

台糖与工研院合作把废蚵壳提炼碳酸钙预计1年可回收5万公吨,工研院院长刘文雄(右)与生医所长林启万(左)认将可创造绿矿商机。(工研院提供/罗浚滨新竹传真)

台湾西部沿海地区,很多渔民在近海养殖牡蛎(蚵仔),留下的废弃蚵仔壳,占空间也易造成环境脏乱,工研院与台糖携手合作,透过循环生技术,萃取优质碳酸钙,让废蚵壳变成可用资源,创造绿矿商机。

国内废牡蛎壳数量年产10至14万吨,台糖与工研院合作以废壳提炼碳酸钙,透过加工升级制成实用品出售,预计1年可回收5万公吨,除解决废弃物问题,也增加蚵农收入,为农渔业创造崭新的商机。

工研院生医与医材研究所组长许振霖指出,过去碳酸钙来源都从大理石磨成粉末,必须挖山取矿,而废弃牡蛎壳数量庞大,正好补齐这项原料缺口,能将产业提升至循环经济,带动地方发展,一举数得。

台糖研究团队委托成功大学评估发现,牡蛎壳中碳酸钙除可用于建材填充物油漆塑胶膜等应用,还可作为药锭剂赋形剂。研调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报告估计,2023年碳酸钙市场将达129亿元台币双方便在2年前开启合作契机

工研院与台糖规画兴建碳酸钙生技材料工厂,6月已在台南动工,预计明年中完成试运转,锁定肥料饲料为第1期产品应用市场,把废牡蛎壳做成饲料,预估价格能从原本1公斤20元跳升5倍至100元。

许振霖指出,第2与3阶段将朝食品添加物,甚至药品规格方向迈进,若做成药品,每公斤销售价格上看500元,提高药品赋形剂的国产化程度,并可望取代进口原料,产值与市场潜在商机惊人,将能为台湾创造更多循环经济与再生能源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