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总调查疫情冲击制业惨况 电子业3月初恐面临断链

工总理事长王文渊,资料照。(图/记者屠惠刚摄)

记者余弦妙/台北报导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于年前爆发以来,因受到中国大陆诸多省市封城延后开工,以及将中、港、澳列为疫区,限制交通运输、原物料供应、人员往来等影响台湾制造业厂商遭遇不同程度的冲击。根据全国工业总会调查,制造业面临供应链断链产线停摆以及资金无法周转问题。其中,若来自中国的原物料仍无法顺利出货,厂商评3月初恐面临断链。

工总表示,为了解厂商受此次疫情影响状况,已针对旗下157个产业公会会员代表厂商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此次我制造业面临了包括供应链断链、产线停摆、订单减少,以及资金无法周转等问题。

工总以电子业为例,中国湖北省广东省等疫情重灾区均为电子零组件主要产地,其中,湖北省武汉仙桃黄石等地更是电子业上游印刷电路板厂群聚之处。受各地处于封城状态影响,原物料均无法顺利出货,假如中国疫情持续延烧,厂商评估3月初电子业就可能出现断链状况。

另外,工总提出,制药业因原物料多数由大陆进口,部分原物料即将用完,未来即便大陆逐步复工,恐需优先供应大陆内需为主,届时台湾制药厂商的生产仍会出现问题。

此外,中国大陆封城导致业者产线停摆,工总进一步说明,除了湖北及部分地区外,中国各地宣布在10日起复工,但许多城市持续采取封城管理,内陆交通运输几乎中断,工人无法返回厂区工作,即便回到厂内,也要隔离检疫14天。同时,业者必须向地方政府提报完整复工计划,经审批后才能复工。

因此,许多厂商认为2月底前很难全面恢复生产,尤其是需要大量人力的电子组装厂,目前复工进度仍相当缓慢。若迟迟无法完全复工,厂商担忧将遭砍单,进而影响企业经营。

工总说,况且业者也面临订单减少,再加上民众不愿出门,实体零售业大受打击,连带冲击食品、纺织等制造业,逢年节旺季,业绩却十分惨澹。假如短期无法控制疫情,恐将进一步削弱经济成长动能、影响民众收入,甚至打击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销量。除了影响台商的出货外,台湾生产晶片光学镜头等商品出口也会受到冲击,未来局势难以乐观。

还有资金面问题,大型企业还有调度资金的余力,不过,中小企业对抗突发风险的能力较弱。依目前工厂停工、物流停摆、销售下滑的状况,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挑战。

工总透露,据了解,厂商面对的困境主要为在营运收入锐减的情况下,仍须承担薪资租金利息等支付压力,故亟需筹措营运周转资金,或是获展延还款期限、缓缴本息等措施,盼望政府能协调金融机构持续协助业者,切莫雨天收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