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不是靠马屁」9人团队站上舞台 「我把跳舞当运动!」
▲陈宽毅是东吴舞团干部中,唯一的男生。(图/记者卢映慈摄,下同)
记者卢映慈/采访报导
「哇呼~~~」演出完,台上舞者向观众们一鞠躬,全场尖叫加欢呼,非常大学生模样的热情,但他们才刚刚跳完一出「正式的」舞剧「墨・舞・魂」,总长90分钟;虽然脸上都带着笑容,但看得出来很疲累,只是台下热情的欢呼让他们还是充满了骄傲,每个人都挺着胸膛,迎接这份得来不易的荣耀。
这里是东吴大学传贤堂,2017年10月的第一天,亲善民族爵士舞团就展开了他们一年一度的大型演出,今年是第25年,办得特别盛大,9个人的团队要撑起行政、技术、舞者等工作,虽然拉了学长姐、其他社团的帮忙,但还是忙得焦头烂额;干部们笑笑地说,「要做艺术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吧!」
行政负责人陈宽毅是企管系大四的学生,也是这次舞剧中唯二的男生,在台上热情奔放的他,面对学校行政人员、包括记者,都非常的谦恭有礼,展现十足的社交手腕;访问到中途,因为行政出了一点差错,学校管理场地的主任过来讨论一些事情,他也没有一般学生的不安或是不悦,客气的了解事情经过、跟老师道歉、确认处理方式,大将风范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哈哈,可能我真的是老屁股吧!」陈宽毅说,他大一就加入舞团,也当过社长,跟各行政处室都打过交道,觉得在学校办活动就是这样,必须跟老师们打好关系,「打好关系不是说去拍他们马屁,是要让老师了解我们的理念、信任我们会按照规矩来,就算偶而出错了,也不会破坏彼此的沟通。」
就像这次的行政出包,因为对舞团的信任,老师没有直接撤销申请,而是告诉他们怎么补救,这就是打好关系的例子。「虽然有人会觉得公文很繁琐,但我觉得那是对彼此的一种保障,如果讯息传递只在2、3个人之间,那出事了谁要负责?就像签契约,不是等东西坏掉了才来想,而是事前就有预防跟解决的办法。」
不过临时这样来一笔,会不会对行政造成很大的负担?陈宽毅坦言,人力很少,有时候的确很吃紧,但「事情来了总是要去解决」,所以在一般分工之外,其实都会保留一点弹性调度的空间;「大部份人都是进来之后才学舞、学艺术行政,而且学校也没有相关的课程,都是我们自己排课、自己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所以也很需要经验的传承。」
这次的舞剧从去年10月开始进行舞蹈发想、今年2月底开始跑行政流程,中间除了跟其他社团如音乐剧表演社、热舞社等借「人力」,最大的支持其实来自指导老师汪屏的团队。「有很多老师教过的学长姐会回来帮忙,甚至是老师自己的工作团队人力,像另一个男生舞者就是大学长,负责舞台上的投影设计、灯光,但他其实不是东吴毕业的,所以很感谢。」
「艺术是很需要经验、技术传承的」,学长姐的投入其实也代表了学弟妹的生疏,陈宽毅其实一开始也完全不会跳舞,只在以前有过校庆、运动会等各种节目的「表演」经验,有时当演员、有时当工作人员,但都属于玩票性质。问到为什么会在大学突然加入舞蹈社团,他忍不住笑出来「其实我那时候是把跳舞当运动,又可以学到艺术相关的东西,感觉一举两得!」
为什么愿意在大四、即将要毕业的时候,还跳下来当负责人?陈宽毅说,「对我来说,愿意留在这个团队就表示自己认同这份精神,而认同这个团队的精神,我就想要继续做下去,这也是我做事的准则」,如果自己根本不认同这个理念,一定很难坚持下去,或是事情只做到一半、只做到表面,但这并不能带给自己或团队成长。
「当然也是有很痛苦、想逃跑的时候,但一想到东吴其实很少有这样的表演可以看,也很少人会想要接触这样的表演,就希望自己能带给这里不同的感受」,陈宽毅说,拥有不同的经验,不只是履历可以漂亮,让自己准备好,未来才能不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