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见超级伤寒!台男巴基斯坦染病「曾一天腹泻19次」
▲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说明巴基斯坦伤寒疫情。(图/记者洪巧蓝摄)
国内出现史上首例超级伤寒病例!疾病管制署今(24)日公布国内确认境外移入伤寒个案,是中部30多岁男性,潜伏期间曾经到北非、南亚等多国出差,腹泻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返国后就医还曾最高一天腹泻19次,后经基因比对研判感染地为巴基斯坦;值得注意的是,个案检出广泛抗药性(XDR)伤寒菌株,对临床常用治疗伤寒抗生素具有抗药性。
疾管署防疫医师林咏青表示,个案潜伏期间所到国家包含摩洛哥、印度、印尼及巴基斯坦,并且从8月4日开始陆续出现腹泻、发烧、红疹等症状,在国外期间都仅有服药未就医,8月26日回国后两度就医并采检,由血液培养检出伤寒杆菌阳性确诊。
卫生单位调查他出国期间未食用生食,皆在餐厅用餐,回国后三餐由家人烹煮,依基因定序及抗药基因比对结果,研判感染地为巴基斯坦;另于个案检体检出广泛抗药性(XDR)伤寒菌株,对临床常用治疗伤寒的抗生素绝大多数具抗药性,仅能使用后线抗生素(口服Azithromycin或注射型Carbapenem)治疗,这也是国内首次检出。
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表示,个案出差期间腹泻症状持续逾一个月,返台就医初期症状更是严重,一天最多曾经腹泻19次,所幸经过治疗目前已经改善,但考量伤寒可透过接触传染且该个案为多重抗药性,怕传染给病患、医护,仍隔离住院治疗,待确定排泄物未再有细菌排出就可以解除隔离。
罗一钧指出,由于个案回国后迅速就医,医院也有采取必要感管措施,且相关接触者都没有疑似症状,评估不至于引起国内疫情。
▲疾管署疫情周报。(图/记者洪巧蓝摄)
林咏青表示,伤寒为肠胃道传染病,潜伏期约8至14天(可由3~60天不等),传染途径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带菌者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常见症状有持续性发烧、头痛、腹痛、腹泻或咳嗽等。没有经过妥善治疗致死率可达10%,治疗后则可降至1%以下。
罗一钧指出,国际间的广泛抗药性伤寒疫情集中于巴基斯坦东南部信德省(Sindh)疫情持续,今年截至9月8日累计近5,200例,高于2016-18年全年总数,病例数中以首府喀拉蚩(Karachi)占逾6成为多,其次为海德拉巴(Hyderabad)占2成。
伤寒可以透过疫苗预防,罗一钧表示,国内旅游医学门诊有提供自费伤寒疫苗,接种后保护力约在5成至8成,效力可以维持三年。提醒计划至伤寒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偏僻或卫生条件较差的小型都市、村落,于出国前2至4周先前往咨询评估接种;另旅途中仍应留意饮食安全及落实正确勤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依据疾管署疫情统计资料显示,今(2019)年截至9月23日伤寒病例共18例,其中14例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国家分别为印尼6例,柬埔寨2例,印度、菲律宾、缅甸、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及巴基斯坦各1例;另4例为本土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