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大陆首例感染病患发现者:耳念珠菌并非都是「超级真菌」

培养皿中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超级真菌」、「超抗药性」、「致死率高」等等新闻关键词近期引发新闻热点。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一经曝光,「恐慌」之声纷纭,有的人甚至喊出了「生化危机」。大陆发现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王辉认为,并非所有类型的耳念珠菌都具有「超级真菌」级别杀伤力,大陆现存的18例感染病例不似美国的病例那般严重,也并非无药可救。「耳念珠菌」对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抗药性,一旦被感染就很难根治,近半数的病患都在感染后90天内死亡,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将它列入「紧急威胁病菌名单。目前,全球约30个国家出现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大陆至今发现18起耳念珠菌病例。

所谓「超级真菌」是对它威力的描述,首先这是一种不容易被识别出的真菌,非常容易跟一种常见的普通真菌混淆;其次致病性强;最后是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致死率高。

大陆2018年5月报导了首起耳念珠菌感染病例。菌株分离自北京一名患高血压肾病综合症的老年女性患者肺泡洗液中。据《澎湃新闻》报导,发现这起感染病例的王辉教授表示,与多个国家此前报导的多重耐药菌株不同,这例菌株对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硫酸铜甚至对它有很强的生长抑制效果,「这意味着有药物可以对这名患者进行治疗。」

耳念珠菌这个菌种就像一个大家族。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教授刘伟认为,每个「菌种」的「菌株」都是不同的个体,「体质」也不一样,「就像你怕热、我怕冷一样,耳念珠菌不同的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有的对药物就很敏感,有的就体现出高耐药性」。

在耐药性方面,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已经发现对现有的三类抗真菌药物全部耐药的病例。在美国,大约90%的耳念珠菌对氟康唑 (Fluconazole)具有抗性,约30%对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具有抗性,不到5%对棘白菌素(Echinocandins)具有抗性。

王辉表示,大陆的耳念珠菌感染不如国外报导的严重,还都只对氟康唑耐药,「另外,除了沈阳地区的回顾性研究为以前病例,其余3例病例都是即时监测发现的,而且相关医疗机构均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并未发现耳念珠菌的传播和对医院环境污染。」

分析耳念珠菌在国际上新一轮暴发的原因,王辉认为,「最近的暴发可能是由于此前的真菌检测技术不太精确,将其错误鉴定为其他菌种,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新菌种鉴定出来。」

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验室鉴定真菌,大多通过生化和质谱两种技术手段。但这两种检测技术都对设备数据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王辉介绍,「2017年以前由于人们对耳念珠菌的认识有限,大多数实验室常用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资料库中,并没有耳念珠菌,这也是耳念珠菌很容易被错误鉴定为希木龙念珠菌等相似念珠菌的原因。而目前,绝大多数厂家均已对自动化检测系统进行了更新,在资料库中添加了耳念珠菌的相关资料,临床生化和质谱鉴定已逐步覆盖了耳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