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海防大隐患:雷达难侦小船的风险(蔡裕明)

大陆王姓男子驾驶动力橡皮艇闯入林口海域遭逮。(图 / 海巡署提供)

近期以来,台湾海上边境安全问题持续升温,尤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小型船只不断刺探台湾海岸线防御的作为。自2024年6月至9月,短短3个月内,已发生数起震撼社会的偷渡事件。今年6月9日,一名具有解放军背景的阮姓大陆男子驾驶快艇强行闯入淡水河口,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而9月14日,又有一名大陆王姓男子驾驶橡皮艇,试图登陆新北市林口。

更在2021年4月底和5月初,也发生两起大陆民众驾驶橡皮艇偷渡事件。第一起为2021年5月4日,海巡署在金门附近拦截一名来自大陆的江姓男子,该男子声称从小嶝岛驾驶橡皮艇偷渡来台,随身携带手机、银行卡、工具刀及猪肉水饺,并声称只是「想来台湾」。一周后,来自福建省的周姓男子驾驶橡皮艇耗时10小时抵达台中港,声称「投奔自由」。

这些事件揭露出台湾海防的潜在漏洞,不仅让民众深感不安,并怀疑这些行动可能与北京意图搜集台湾海防弱点有关,更质疑台湾的国家安全与国境防御能力。

海防面对小型船只的侦察困境

台湾的雷达侦测系统正暴露出一个致命弱点:难以有效追踪小型船只。这些体积小、低雷达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 RCS)的目标可轻易躲过侦测,更糟的是,大船上也很难看到小船,而恶劣的天气会加剧这种情况。

首先,现有雷达系统较难有效侦测例如橡皮艇的小型船只。这类船只常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导致其雷达反射截面积极小,使得能够反射的雷达波信号微弱,而且容易为海面波浪或其他海上杂波所掩盖,或误认为鱼群或海鸥。而且这些船只体积小、航速慢,雷达系统难以与周遭环境进行区分。

其次,我国现有的雷达系统似乎较为针对对大型船只和传统军事目标之侦测,对于像橡皮艇这样的小型非传统目标,缺乏足够精准侦测能力。海防系统中的大部分雷达装置的设计初衷是用于侦测较大的军舰、商船或其他明显的海上威胁,而对于低可见度的目标,如橡皮艇、渔船等,其探测效率大幅下降。

海浪会引起海面杂波,使得在海洋中侦测小型目标变得困难。于是说,这些事件也暴露出台湾海防系统在应对新型「灰色地带」威胁时之不足,特别是当偷渡者或间谍刻意利用现有监控系统的弱点进行潜伏行动时,目前技术手段遂难以有效及时应对。

海防的升级刻不容缓

台湾现应强化对小型船只的侦搜与防御能力,借由引入专门设计的小型船只入侵侦测系统,来补足现有雷达系统在追踪低雷达截面积目标(如橡皮艇、快艇)方面之不足。这些系统可结合高效能处理器,能进行即时分析与威胁分类。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预警能力,应整合无人机、海岸监控摄像头与卫星系统,建立多层次的早期预警机制。

首先,仿效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小型船只入侵侦测系统。这套系统主要透过X波段雷达的短波长和高速旋转天线,该系统能在恶劣天气和海浪中精确识别小型船只。追踪处理器运用先进的演算法,过滤杂波并精准定位目标,并能根据目标行进路径预测并发出警报,让港口和沿海防御系统能够快速回应潜在威胁。

其次,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港口与海上监视。利用无人机进行海上监视有着显著优势。首先,隐藏性强。无人机可利用被动成像技术隐藏监控设备位置,适合在难以察觉情况下进行港口监控和跨境船只检测。其次,灵活性高,无人机较固定式海岸摄影机具更高机动性,能在广阔海域中迅速部署,并做到即时监控。此外,无人机所配备的高清摄影机,可提供更宽广的视角,捕捉更多细节,提升对船舶精准检测与识别能力。

然而,将小型船只用于无人机却有相当挑战。其一,影像中船只大小的变化。在无人机拍摄的影像中,船只的大小会随着无人机高度和姿态变化而改变,增加检测难度。此外,无人机拍摄的影像背景复杂且可能资讯丰富,增加对于小型船舶检测的挑战。其二,电脑计算资源的不足。无人机的计算资源有限,可能导致检测速度变慢,影响即时检测性能。对于这些问题,近来已有学者探究如何透过演算法予以修正。

或者可以整合多源数据。结合雷达、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光电感测器的数据,建立更全面的海上态势感知能力。

此外,可强化港口安全与执法能力。对于港口安全,应优先部署这些入侵侦测系统,因为港口常常是偷渡、走私、恐怖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这些系统,台湾可以更早发现水上威胁,并及时通知港口安全人员,从而提升应对能力。

同时,依据全国海岸各地区状况,有些多走私,有些多偷渡,应依据各地区岸巡单位的兵力状况,授权各区兵力派遣,并规定简化安检程序与范围。

海权与灰色威胁

海权理论家马汉强调,一个真正的海权国家不仅需要强大海军力量,还应具备完善的非军事海上能力。这一观点对四面环海的台湾尤其重要。台湾拥有长达1600多公里的海岸线,并以台湾海峡作为天然屏障,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上举足轻重。更有甚者,台湾超过90%的进出口贸易依赖海运,凸显海洋对台湾经济之关键作用。

中国大陆对台湾所采取的灰色地带战术日益复杂,尤其在金门及其周边海域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战术包括利用渔船进行非法作业,与中国海警合作巡逻,并通过「法律战」策略试图混淆和挑战现有的国际和区域规则。

近来,中国「灰色地带」行动日趋频繁,或进行环岛军演,派遣低空飞行的气球入侵台湾海峡上空疑似进行情报搜集,大规模军机频繁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ADIZ)或越过海峡中线已成为常态。

这些行动不仅构成直接的军事威胁,还意在对台湾施加持续的心理压力,测试台湾的防空与海防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同时消耗台湾的军事资源和人员精力。中国此种多层次的灰色地带战术,旨在逐步改变台海现状,同时避免引发直接的军事冲突,对台湾的防御策略和区域安全态势都带来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台湾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寻求他国支持,共同维护区域安全,或与日本或菲律宾共同探讨「渔业资源」或「生态保护」之合作等议题,同时合作探究侦测小型船只的技术与因应作为,并与其他国家海巡单位进行打击走私、非法移民等合作活动,并透过国际合作和多边框架维护海上秩序。

(作者为实践大学通识教育二中心副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