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沙伊复交 霸权的历史转折(罗庆生)

沙、伊复交影响其实非常、非常深远,中东出现和平新貌,那么就是个历史转折点。美国在「美中竞争」领先的优势地位将遭颠覆,可能被迫要换上防守组以应付中国发球。(图/路透)

在中国大陆斡旋下,沙乌地阿拉伯和伊朗经过4天的会谈终于达成协议。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宣布恢复外交关系,并重启2001年的安全合作协议,以及1998年签署的经贸投资协议。中东国家如阿曼和伊拉克对此表示欢迎,以色列则暂无回应。

沙、伊两国都对中国主办这次谈判表示感谢。中国外事办主任王毅则盛赞两国达成协议为「对话与和平」的胜利,是当前动荡国际局势中的重大利好消息。联合国表示欢迎,称沙、伊的友好关系对中东地区稳定至关重要。美国的态度则有点扭捏;国安会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虽表示欢迎,但质疑德黑兰是否会履行其承诺。他指出沙国对谈判一事有知会华府,但美国并没有直接参与。同时,柯比还表示,美国将继续关注中国是否为了「私利」而寻求在其他地区获得影响力。

柯比话讲得有点酸,不过那的确是美国所关注的重点,中国影响力扩张必然威胁美国的领导地位。正如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妮斯(Avril Haines)不久前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所说,中国代表了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全球领导地位主要和最重要的威胁。中国成功推动沙、伊复交印证这一点。

虽然美国政府与媒体对沙、伊复交都有些轻描淡写,似乎它并不重要,也不在乎,但影响其实非常、非常深远。如果复交过程顺利,中东出现和平新貌,那么就是个历史转折点。美国在「美中竞争」领先的优势地位将遭颠覆,可能被迫要换上防守组以应付中国发球。这要从两方面观察才能理解。首先,是美国的霸权动摇。

当代霸权是「国际公共财」之争

美国霸权和以前罗马或者17世纪之后的欧洲列强不同。依据「霸权稳定论」,美国不是以唯利是图的心态掠夺其他国家或世界的资源丰厚自己,而是制定对自己有利的规则要求各国遵守而获得利益。国际是无政府状态,难免有纷争发生,必须有规则让各国遵守才能建立秩序,稳定发展。美国制定的规则虽有利美国,却同时也提供了秩序与安全的「国际公共财」,各国因而愿意让渡部分主权,承认美国的领导地位。

因此,美国负担几乎是全球其它国家总和的高昂军费,让美军在全球驻军,扮演世界警察角色,小国因而不用担心被大国兼并,当代国家的数量于是愈来愈多,已接近200个,不像17世纪的欧洲或中国的战国时代,因为大国的兼并而愈来愈少。

美国也提供大笔的援外费用,领导联合国、世界银行、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等国际组织,实践全球治理,维持世界贸易与金融运转所必需的秩序。美国则因而拥有美元的「铸币权」,能够肆意印发钞票,从全世界购买财货,将美国的债务与风险由全球分担。同时,也拥有对其他国家企业或人民的「长臂管辖权」以维持美国利益。美国要制裁哪个国家就制裁哪个国家,大家都必须遵守,例如伊朗。否则就会像华为的孟晚舟,即便是在加拿大过境,也会遭到逮捕。

然而,当代霸权既然是透过提供国际公共财以换取各国愿意接受领导,那么理论上,挑战者只要能提供更受欢迎的国际公共财,也就有取代霸权国的机会。当代霸权其实是「国际公共财」之争。

因此,中国虽表示无意争霸,美国仍视中国的崛起为最大挑战。因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提供另一个非美的国际公共财选项,让「带路国家」需要基础建设贷款时不必忍受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IMF)的严苛条件。美国称「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的竞争者,也逐渐拥有经济、外交、军事和科技力量来日益推进这一目标」,是有理论基础的。即便在2020年,当拜登政府正式宣布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地缘政治对手时,世人还多怀疑,仍属于新兴国家的中国,有这个能力吗?

现在中国成功推动沙、伊复交,印证美国并非过虑。这表示中国的领导力升级,不仅经济,外交上也有能力提供另一个不同于美国的「对话与和平」的国际公共财选项。如果真带来中东人民企盼已久的和平,将有可能在乌克兰复制。中国已明显表示要扩张领导力;去年底王毅在一个研讨会上即表示:明年元首外交将掀起新高潮,主场外交也将亮点纷呈。2023年中国的外交预算增长12.2%,比国防预算增加7.2%更多。

这还表示什么?还表示美国在印太战略上投入大量资源,试图阻止中国东扩,可能搞错了重点。中国的战略方向是西出而不是向东。即便美国在东亚有所斩获,例如促使韩、日和解与台湾再武装,在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所得也抵消不了中东地区所失。这是沙、伊复交给美国的第二个警讯。美国既然以「地缘政治」对手概念定位中国挑战,却在这「大棋盘」的竞争上摆错筹码,令人不解。

中东是连结「世界岛」的枢纽

将世界地图展开来看,就知道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的「大棋盘」上地位有多重要。1904年,地缘政治学鼻祖麦金德发表其著名的《历史的地理枢纽》(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论文时,就将这欧亚陆块的中央位置,视为世界政治的重心。认为这一块宽阔的陆地如果被一个强壮的民族加以有组织的统治的话,世界均势将被扭转。

因为中央位置可以连结欧、亚、非三洲,这个麦金德称之为「世界岛」的资源。他描绘那个前景:「整个亚洲遍布铁路网,在俄罗斯帝国与蒙古之内的空间是如此巨大,其在人口、小麦、棉花、燃料、及金属方面所具有的潜力,都是大到无法计算的程度。这必然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经济世界,而且是海洋商业所不能达到的」。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就是要透过铁路网,将「世界岛」的资源整合起来。如果成功,这庞大资源与市场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将非常惊人,足以对抗美国联合西方包括东亚打新冷战,甚至超越。

这当然困难重重。第一个障碍就是俄罗斯的疑虑,例如普丁就一直不同意兴建「中吉乌铁路」。然而美西方因乌克兰战争对俄罗斯的联合制裁,迫使俄罗斯不得不「脱欧入亚」,倒向中国,帮中国除去了这最大障碍。

另一个障碍是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之间的冲突。这两个分别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国家堪称世仇,相互对抗让叙利亚、叶门等地区的烽火不断。而中国无论靠近哪一方,都会得罪另一方。去年12月,习近平参加「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合作与发展峰会」(海合会)并发表联合声明,伊朗就召见中国驻德黑兰大使表达严重不满。

而现在这两国居然在中国的拉拢下愿意复交,并重启安全合作及经贸投资协议,真是不可思议。这将影响整个中东,带来前所未有的和平希望。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扎尔达里(Bilawal Bhutto Zardari)在联合国接受半岛电视台记者提问时即表示:「我实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一成果的重要性」。

整个中东都将因此受惠,但最大的受益方仍是中国。因为必须有安全、稳定与和平的中东,才能打通中国「一带一路」的血脉,让中国的铁路建设,从新疆的喀什经巴基斯坦、伊朗、沙乌地阿拉伯,一直开到非洲。再加上已经开通的中欧班列,将欧、亚、非世界岛的经济整合在一起。

从拜登政府日前公布的2024财年预算来看,美国仍将筹码摆在印太。增加30亿「太平洋威慑倡议」的预算,达91亿美元;国务院和美国国际开发总署(USAID)还编列20亿美元预算投入印太地区经济。美国专注印太、弃守中东,这战略选择是否正确,只有未来的历史学家才能回答。

然而,1904年,相信历史发展受地理枢纽左右的麦金德,以地理学家身分,昂然走进英国皇家地理协会,发表那篇著名论文时,中国还是满清政府时代,日本刚打赢甲午战争,对俄战争一触即发;他就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对台下的白人地理学家们,讲出他内心深感忧虑的结论。他说:

「最后,可以很明确地指出,某个新力量代替俄国取得对这片内陆地区的控制,不会降低这一枢纽位置的意义。例如,假如中国被日本组织起来去推翻俄罗斯帝国,并征服它的领土的话,那时就会因为他们将面临海洋的优越地位和把巨大的大陆资源加到一起,这是占有枢纽地区的俄国人现在还没有到手的有利条件,而构成对自由世界的『黄祸』」。

麦金德100多年前的预言会成真吗?中国推动沙、伊复交的影响真的非常、非常深远,历史性事件,不能等闲视之。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