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商周伤侯」──被媒体霸凌怎么办?(蔡哲明)
侯友宜曾提能源配比愿景引发讨论,却遭《商周》脸书小编视而不见,立场引发讨论。(本报资料照/姚志平摄)
《商业周刊》脸书粉专披露目前有意角逐2024总统大选4位参选人政见,针对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的能源科技产业栏位秀出「……」刻意隐匿,由于其他包含民进党赖清德、民众党柯文哲以及独立参选郭台铭都正反并述,引发侯友宜竞选办公室对此表达愤怒遗憾,但《商周》却对此争议事件不回应,不仅没收了被报导者的「媒体近用权」,也被消失了「新闻回复权」,重伤其专业形象。
美国学者贝伦将「媒体近用权」分为「接近权」和「使用权」来做解释,「新闻回复权」归属在「接近权」内,指被报导者有赋予「答辩」与要求「更正」之权,一旦遭受违反事实的偏颇报导,便能主张要求更正相关内容的「新闻回复权」(The right of reply)。当侯友宜参选2024总统的「人设形象」遭到戏谑,在政策面向的公信力也被揶揄,显然利用传播媒体遂行哗众取宠,即便侯办公开要求道歉,《商业周刊》却充耳不闻且没收了「新闻回复权」。
守门人的媒体霸凌
侯办对此要求小编应尽速澄清并且道歉,《商业周刊》粉专却是回应「小编没被开除」,小编自行搜索资料作为新闻报导,文章发布前也无联系还望文生义,刻意忽略立场谈话还加上自嘲对白;《商业周刊》明显针对侯友宜政见在新闻专业报导的「完整性」上刻意独漏,虽然表示不足之处会虚心聆听,但却没有履行其「新闻回复权」作为,迫使被报导者惨遭透过主观意识选择新闻的守门人公开霸凌。
《商业周刊》此时不该只是针对侯友宜的政见隐匿作为考量,而必须以大众媒体教育功能遭受报导「恶意扭曲」面向反思,侯友宜身为志愿性的公众人物同时也是被报导者,亦能主张「媒体近用权」做为澄清,并且要求新闻内容立即更正、回应甚至撤除报导;小编理应亲自访谈各大阵营的智库学者介绍国政白皮书,怎会透过网路搜寻作成结果?《商业周刊》2023还被权威机构牛津大学路透新闻学院,评选为台湾信任度第一名,以此严格标准对照侯友宜政见事前查证疏漏,无论小编有意或无心都已重伤其公信力,也让媒体霸凌凌驾新闻专业。
新闻室的上级授意
《商业周刊》身为财经专业杂志却让小编制作哏图公开出包引发关注,摃上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引发侯办发出声明要求道歉,造成蓝营上下与支持群众留言宣泄集体炎上,站在新闻产制的权力位阶恐怕充斥新闻室的社会化;《商业周刊》针对2024总统参选人的科技政策进行分析比对,而以非政治类的财经杂志竟能如此下标、出稿、报导甚至拒绝回应,小编不仅接获上级授意也代表了媒体立场。
传播媒体挟其第四权基于监督政府而非迎合当局,具备信誉的专业机构更不会服膺政治立场以达商业利益,但是随着台湾「政媒两栖」现象行之有年,「御用媒体」早在普罗大众内心根深柢固,也开辟了以公共领域抨击理念不同的对立政敌;《商业周刊》若是「揣摩上意」做此报导,事后千推万阻不以「新闻回复权」作为解方,恐让专业媒体沦为政党恶斗下的黑函工具。
竞选政见的超然报导
台湾作秀政治与大众化消费市场的合谋现象向来引人诟病,参选人挟其立场对立取代政见提出,导致传播媒体形成各种光怪陆离的攻防对垒,同时在新兴媒体与消费逻辑的发言管道上成为一种负面文化,侯友宜在面对大选之前铺天盖地的「负面宣传」必须建立自己在政见上的诚信体系;例如提出老农津贴、癌症基金、80岁以上废巴氏量表等政策皆获得极大回响,就能达到坚壁清野的防守攻势并自行澄清。
竞选政见在于监督政府并建立参选人的治国愿景,其他政党若要为民喉舌理应端出政策牛肉,新闻报导必须真实反映人民的需求资源,不该只是满足小编个人想像凌驾公共议题;就以目前2024总统大选台面人物的盛况空前,必须跳脱政党民调间的「人数优势」,聚焦公共政策直接回应选举攻防,而非跟着拒绝行使「新闻回复权」的特定媒体「夹叙夹议」来大作文章。
以美国总统大选的「媒体素养」为例,总统提名向来都有新闻礼让风气,即便在国会形同水火的民主与共和两党,候选人公告之后会在曝光度上彼此揖让而升,身为背负第四权的新闻媒体,更不可能在竞选政见上自由心证。反观,台湾总统大选至今沦为乐队花车,在「众人帮衬」与「媒体炒作」下彼此仇视,甚至再度引入「媒体媒材」作为攻防焦点,愤而祭出「小编战法」的社群助攻,拒绝针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选举新闻在偏颇报导上公开回复被报导者。
以台湾政治黑函促成「媒体议题」的操作型态已司空见惯,过去文宣、走路工、非常光碟皆能引起极大冲击,如今随着政媒两栖现象加剧,已经超越「一般黑函」的光晕影响。新闻专业的目的在于超然正义,不该沦为带有报导伤人的主观意识,《商业周刊》在脸书粉专贴出各阵营总统参选人的科技政见与相关谈话,独用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的图片是「……」且小编补上「我们努力了」,显然滥用新闻媒体的第四权将政治新闻娱乐化。
「商周伤侯」报导炎上了「新闻回复权」,流于一种娱乐政治的哗众取宠,放任小编守门人遂行媒体霸凌,迫使新闻室粉专框架浅碟文本;侯友宜的竞选政见遭到望文生义,反映新闻自由下的「资讯平权」厚此薄彼,迫使公共领域的「审议民主」道听涂说,无疑亵渎了阅读大众的「媒体素养」。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副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