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台湾第一击?邱部长,你错了(谭传毅)
国防部长邱国正说只要对方航空器、航海器越界了,不等它是否有第一击,就要把它击毁。但解放军也就有理由报复(武统战争),不是吗?(本报资料照)
国防部长邱国正于10月5日在立法院表示,海峡中线的默契已被中共毁掉,现状已被改变,绿委关切是否能够推回到原来的状态?邱国正坦承:很难。
现状已被改变表示吓阻失败,吓阻失败就表示战败。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军旅超过40年的国防部长欣然接受战败的结果!
第一击的谬误
两岸军事博弈发展至今,国军可说完败!裴洛西访台后引起解放军全面军事封锁全岛,不但打破了海峡中线、逼迫国军陷入是否「第一击」的困境:如果不「第一击」,表示过去的吓阻完全失败;如果国军真的对解放军「第一击」,从而引起解放军的报复、甚至于引爆武统战争,怎么办?很明显,邱部长也没有谱。
邱部长说过,第一击是个技术问题,国军要看解放军采取什么行动,再来调整作法。到目前为止,只要对方航空器、航海器越界了,不等它是否有第一击,就要把它击毁。
目前台湾军事界最大的不幸,就是动辄把吓阻挂在嘴边,好像嘴皮子嚷嚷吓阻,解放军就不准对台动武。国内有这么多能人异士,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想到「报复」?所谓的报复,就是第二击;无论是解放军的报复或国军的报复。
解放军打破了海峡中线的默契并军事封锁全岛,如此破坏现状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何国军不发动报复(第二击)?国军不是装备了射程达1200公里的飞弹,怎么不打击上海或三峡大坝?对岸无人机侵门踏户,守军只是打下来,吓唬到了谁?为何不先打击「源头」、也就是先制性攻击(Preemptive Strike)?
吓阻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就是报复(第二击)能力;相反的,吓阻之所以失败,也是因为欠缺报复能力。吓阻是个失败战略,特别是在台湾。从李登辉开始,国军就把吓阻拜在庙堂之上,但从不考虑能力问题。
国军之无法报复解放军,原因很简单:能力不足。然而除了吓阻,一时之间,台湾没有一个能人异士能够提出什么伟大的道理,走一步算一步吧!
第一击是战争的临界点
临界点的意思是指事物从一种状态,演变成另一种状态之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也就是事态发展的待变状况。例如临界温度便是液体气化的最高温度,再如冰变成水、再变成水蒸气的「相」的改变。因此当某个事物到达相变之前一刻,称之为临界点。过了临界点,这个事物就变成另外一个「相」了。
机场跑道都设置一个临界点,我们称之为「不归点」「Point of No Return」。意思是到了这个点,机长必须决定起飞或者煞车停止起飞,否则就无法回头了。起飞阶段的临界点(决断的起飞速度),是机长作出决断的关键时刻。
解放军会不会开第一枪?如果解放军开了第一枪(第一击),那么解放军就无法抢占正义的制高点,但只要国军开了第一枪(第一击),解放军也就有理由报复(武统战争)。
目前事情就僵在「不归点」之前,到底踩煞车或者加油起飞?看起来,邱部长并不考虑解放军的报复问题(可能引爆武统战争),打算开第一枪(第一击),即使国军能力不足也要强行起飞,反正死的不是他!
来看看风险/成本。冲出跑道最多损坏几个零部件,若速度控制得宜不会有太大损失。相反的如果强行起飞,怕是回不了头了。零部件昂贵呢、还是整架飞机以及人命昂贵?
2000年7月25日,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协和式客机从戴高乐机场起飞2分钟后即坠地爆炸,机上109人全部遇难。如果协和客机机长能够决定中断起飞,其安全性要比继续起飞高,生存率也会提高。
现在的邱部长就如同即将强行起飞的法航协和式客机机长一样,如果您真的下令国军开第一枪,请考虑机上(台湾)无辜的生命吧。
还是得回归传统
吓阻战略是个洋玩意,只能适应核子武器以及超级大国战略。核武之所以能够成就吓阻战略,绝不是因为拥核国家的嘴巴特别大,而是因为核武的物理毁灭性太过强烈,强到对手也不得不服软。
试想在效益/成本的方程式里面,当分母(核弹毁灭成本)趋近于无限大,请问你还能得到多少好处或效益呢?就是核武的绝对毁灭能力,使得吓阻战略能够成局,而军方在两岸关系之中胡乱套用吓阻概念,但不考虑国军和解放军的报复能力,这种思维未免太简单。
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吓阻战略是个失败战略,国军必须扬弃。一切还是必须回归战争的本质: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如何战争?何时战争?战争的价值为何?
有了这些基本思辨之后,面对无论是对岸无人机的骚扰、或是海空军的封锁,军方应该就会明白主客与进退之道,而所谓的主客与进退绝不是吓阻所能解释的。若不如此,难道我们眼睁睁看着国军一步一步走进死胡同?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