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宵夜吃零食 医师吁这2类成分有高风险
台中医院小儿科主任陈敏恭指出,零食中「热量」及「糖分」是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台中医院提供/张妍溱台中传真)
国小二年级的任小妹,因每天晚上都吃宵夜,且都吃零食、面包等精致淀粉类食品,让她才过不到半年,腰围即明显增长,身体质量指数(BMI)更超出同龄标准范围(依据国民健康署正常范围值为(13.8-18.4),属于过重族群,家长惊觉事态不对遂带来儿科门诊就医。经过临床团队的饮食卫教与专业医疗介入,减少淀粉、糖分摄取并戒掉宵夜习惯后,任小妹现在的BMI指数已恢复标准值。
卫生福利部台中医院小儿科主任陈敏恭表示,现代人饮食习惯多元,孩子能选择的零食也有更多面向,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发育阶段,所以多吃点也没关系,食物种类更不忌口,即使快睡觉了也让孩子继续吃宵夜,造成肥胖、发育失衡等问题。
根据统计显示,台湾儿童肥胖率高于邻近的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国;国民健康署也指出,儿童肥胖会引发许多健康问题,如胃食道逆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女童早发育及气喘等。
陈敏恭主任指出,一般零食的营养标示包含热量、糖分、盐分、脂肪等等,在这些成分中,「热量」及「糖分」是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根据国外食品大厂标准,每100公克热量超过400大卡的零食,即属于高热量零食;在英国国家医疗保健系统(NHS)的指引中,则建议食用每100公克含糖量不超过22.5克的零食较佳。
台湾市占率较高的零食,热量及糖分绝大多数都超过建议标准,摄取零食的数量多寡,也会影响孩子一天的食物热量计算。陈敏恭主任强调,虽然不需要过度禁止孩子吃零食,但仍要挑选适当且适量的零食给孩子食用。医师建议,挑选零食的标准可依每100公克热量450~500大卡,且含糖量不超过25公克为参考。
陈敏恭主任呼吁,适逢开学期间,家长可以挑选合适的零食促进孩子心情愉悦,和乐家庭氛围,但仍需注意食用时机与数量,原则上睡前2~3小时不建议吃零食,避免影响肠胃道功能并造成肥胖问题,若身体质量指数(BMI)超标或腰围增长得太快,也可至小儿科门诊寻求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