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淡色皮肤主角3年成长8%
刘昊然的大陆翻拍版Jo Malone广告被认为有歧视意味。(摘自微博)
约翰波耶加原本是Jo Malone首位男性代言人。(摘自IG)
相较于美国版《STAR WARS:原力觉醒》海报(左),约翰波耶加在大陆版海报中明显被缩小。(摘自网路)
大陆是全球电影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好莱坞近年吹起要求族裔平等的运动,连奥斯卡奖都在本月初宣布2024年起电影必须合乎族裔、性别、性向的平等、共荣、多元规定才能入围最佳影片奖,但根据研究,大陆竟是好莱坞偏好白人演员的意外推手。
因新版《STAR WARS》三部曲成名的28岁英国男星约翰波耶加(John Boyega),15日宣布辞去英国香氛名牌Jo Malone品牌代言人,因该品牌为针对大陆市场宣传,在未经波耶加同意下,擅自将原本由他身兼编、导、演的自传性广告,改由大陆男星刘昊然主演的版本,虽然Jo Malone已正式公开道歉,但波耶加说:「我没时间理这种莫名其妙的事。」
「这部短片是对我个人故事的喝采,展现了我的家乡、我的朋友,连我家人都入镜了」,波耶加主导的广告赢得有「香水界奥斯卡」美誉的2020香水金会奖最佳媒体行销奖,以流畅镜头描绘波耶加由小到大的生活点滴,充满非裔家庭的风情,反观由刘昊然主演的大陆版广告,则利用类似的手法与符号,但全由华人演出。
这不是波耶加首次在大陆因肤色被边缘化,2015年他在《STAR WARS:原力觉醒》的大陆版海报中的大小,明显比北美版小很多,大陆版海报还放大其他白人演员的尺寸。事实上,根据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凯瑞商学院2017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好莱坞为迎合大陆市场对白皮肤演员的偏好,自2012年大陆相对开放外国电影后,3年间就让肤色白皙主角的比例成长8%。
报告并指出,大陆观众长期偏好肤色白皙的演员,但这与种族歧视无关,并无仇恨、暴力意味,而是单纯对淡色皮肤的美感偏好,反映的是在全球都存在的「肤色主义」。该研究不考量演员的族裔,单只考量肤色的深淡,专注在大陆市场偏好的动作、特效电影,忽略不太可能进入大陆市场的恐怖、喜剧电影。
分析了2009年至2015年好莱坞制作的大成本电影后,研究发现有大陆市场潜力电影中的淡色皮肤主角,自2012年后比例成长了8%,等于每3部电影就剥夺了1个深色皮肤演员的演出机会。这种肤色主义并非大陆官方要求,全然是好莱坞电影公司为迎合市场所做决定,在金钱与平权的天秤中,好莱坞明显选择前者,但正如《花木兰》近日在大陆票房的滑铁卢,一厢情愿地迎合市场或许是小觑了观众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