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融/《美国动物》:鲁蛇的空泛起义

▲《美国动物》。(图/采昌提供,以下皆同)

文/陈乐融

有的电影情感上不会太喜欢,但创作制作的完整精良会让你称赞。《美国动物》(American Animals)是2004年美国大学图书馆真实文物抢案重现,但既非商业爽片,也没有英雄色彩,只有从头到尾鲁蛇空泛的起义,意图推翻他们不喜欢的世界,而又证明毫无能力撼动半分——但电影确实生动表达出那种挣扎、空洞、没用。

四个家境个性智商不一的大学男生,毫不坚定也不感人因缘凑在一起,看似中规中矩在策画,其实一路暗潮汹涌败象早露,甚至稍微出点意外纰漏,就互相脏话问候歇斯底里怪责崩溃,这种犯罪水准不失败才怪。

这样的人虽有睾固酮鼓勇,却无力嗅出不对劲时当机立断悬崖勒马,是受制于「你的人生不想改变点什么吗」的妈宝式叛逆,还有「头都洗了不然怎么办」的同侪压力,这些都构成了「沉没成本」(Sunk Cost)。

但到底有什么大不了的困境,让这些男孩希望改变,或者有什么大不了的梦境,吸引他们勇往直前?对不起,没有。片中首先突发奇想要偷书的史宾赛很早就孬了,只是抽身不了;痞子华伦看似首脑,其实家庭和学业都让他外强中干,而且天生不具备领袖素养学霸艾瑞克本属缜密冷静,但想在贼窝里「洁身自好」不把手弄脏,本身就是不合逻辑之事;最后那位年纪轻轻挺社会化查尔斯,明明有商业头脑却蹚入这浑水事败后他最大吼大叫呈现暴力倾向,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好身分都给这群无能笨蛋毁了。

现实中,这四种男生,不也提供了四种原型,可以让许多父母师长邻居眼中的好儿子、乖宝宝、平日会打招呼有礼貌但后来成为「罪犯」的人,对号入座

豆瓣上有观众评论说:「北美村里大学生口语手册:一、我要离开这破地方;二、我的生活不能一成不变;三、我们一定要找点刺激不然一辈子就这样了。」其实何止北美或第一世界国家,全世界许多年轻人都这般抱怨、交流与互相蛊惑,以为自己「不一样」,而真的走上一条不一样的错误之道了。

●陈乐融知名创作人、媒体人、策划人。游走于作词家作家主持人编剧、文化评论家品牌营销顾问人文心灵讲师等多种角色